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7 / 8)

稍顷,禁军押范晔而至,文帝复质问范晔为何谋反。范晔在仓猝之际被捕,恐惧非常,此时慌忙否认。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令摆出书信证物。

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连连叩头道:臣受他人蛊惑,行为狂悖,有负朝廷,罪行深重,愿被处死,并无异议。

孙熙先见皇帝英明通达,不由大悔,遂在狱中上书谢恩,并告诉皇上要戒骨肉之祸。文帝观罢悯然,虽有心宽宥,但谋反之罪乃属不赦,只得作罢。

廷尉回奏罪犯既供认谋反是实,依律当灭其族。

文帝签批,于是孔熙先及弟孔休先、孔景先、孔思先,子孔桂甫、孙孔白民被杀。

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

狱吏大笑:大人此时犹问徐某人。若不是此人首告,先生能于未举事前便入此狱乎!

范晔闻言大悟,此时才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因和谢综等人隔壁囚禁,遂将徐湛之告密之事告之,并作诗感叹道: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并感喟道:可惜!某满腹经纶,缘何葬身此地哉!

同谋者无不笑其贪生惧死。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

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范鲁连因年龄尚幼,幸免于难。

镜头转换,按下南宋,再说北魏。

太延五年三月,北魏太武帝遣使至北凉。

使臣归国回奏:北凉主颇为骄横,不依国宾之礼待臣。且臣闻北凉主沮渠牧犍接待柔然可汗使节,常妄言道:“去岁魏帝伐我大败,必不能复振矣。”柔然使臣便将此言遍传柔然及西北之胡,如此无礼。

太武帝大怒,问群臣应对之策。

侍中崔浩说道:由此可知其虽然称藩,但常怀二心。陛下宜起兵伐之,何必再议?

太武帝信以为然,于是决定依从崔浩之言,出其不意,乘虚攻伐北凉。

镜头闪回,补叙沮渠牧犍反魏原因。

沮渠牧犍对北魏表面谦恭,内心另有打算,暗遣人出使建康,与刘宋建交结盟,暗自勾搭。宋文帝刘义隆自然大喜,遂封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沮渠牧犍以为有南朝刘宋作为靠山,于是便得意忘形,在接见西域各部使者时屡发狂言,败坏北魏名声,挑拨关系,此便为前因后果。

西域诸国不明真相,将沮渠牧犍谣言信以为真,便开始与北魏貌合神离。

魏主拓跋焘不知其背后大搞动作,为保西域道路畅通无阻,牢牢掌握北凉,复将己女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和亲固盟。

武威公主嫁到北凉,沮渠牧犍受宠若惊,即封为皇后。复派宰相宋繇向北魏奉献良马五百匹,黄金五百斤,请示武威公主在本国朝中称谓。

北魏太武帝与大臣反复讨论,谓沮渠牧犍母应称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称王后。

沮渠牧犍原本有皇后,乃西凉国主李暠之女,名李敬爱。今武威公主既封皇后,李敬爱则无限悲伤。因嫉妒武威公主夺宠,于是在饭菜中下毒,不料公主命大未死。

李敬爱见宫变将至,遂自请离开北凉皇宫,回到酒泉,其后不久即郁闷而终。

武威公主被毒未死,暗遣心腹回到平城,告其兄长。并由此得知凉主与嫂子李氏有奸,遂将沮渠牧犍唤至内宫,骂个狗血喷头。

沮渠牧犍见奸情已彰,便无忌讳,与李氏明火执仗打得火热。

魏帝拓跋焘立即派御医火速赶到姑臧,为公主精心治疗,并令沮渠牧犍交出下毒凶手李氏,送至平城。沮渠牧犍不舍,便将李氏送到酒泉居住。

闪回结束。至此拓跋焘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