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遂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使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趁时北渡。
闪回结束。祖逖率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击楫中流,立誓要扫清中原。渡江后驻于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又招募士兵二千多人。
兖、豫豪强张平、樊雅占据谯城,聚坞自保,有兵数千,表面臣服司马睿。祖逖进驻芦洲,派参军殷乂去联络张、樊二人。
殷乂来至谯城,见二人兵少且军容不盛,意存轻蔑,言语倨傲。
张平怒杀殷乂,由此拥兵固守,与北伐军对抗。
祖逖攻城不下,遂用离间之计,引诱张平部将谢浮叛反。谢浮应之,遂借商讨军情之机杀死张平,率众归降。祖逖由此进据太丘,但因军中乏食,处境艰难。
正当此时,樊雅为与张平报仇,率众夜袭祖逖大营,军中大乱。
祖逖沉着指挥,督护董昭英勇杀敌,击退樊雅。祖逖率部追讨,遭到张平余部迎击,便向蓬坞堡主陈川、南中郎将王含求援。
陈川、王含分别派部将李头、桓宣率军助战,与祖逖合兵,并听其节制。祖逖因桓宣与樊雅有旧,遂令其去劝降樊雅。
桓宣单人匹马请入谯城,对樊雅说道:今祖逖奉天子明诏,顺江北民意,欲荡平石勒,需仗公为后援,共成大功。先前殷乂轻薄无礼,得罪张平将军,并非奋威将军祖逖本意。今祖将军委某前来,公若趁机与之和解,共襄国难,则上可为国建勋,下能保全富贵。公若固执,一旦朝廷派出猛将来攻,凭我兄手下乌合之众,依据此座危城而抗,且北边又有强贼窥伺,则万无一全,望明公思之。
继续阅读
樊雅见桓宣所说有理,且颇见诚意,遂出城归降祖逖。
祖逖进占谯城,遂于豫州站住脚跟,打通北伐通道,厉兵秣马以待征进。
石勒闻祖逖渡江来伐,先下手为强,遣石虎引军围困谯城。祖逖复求救王含,王含又遣桓宣引军来救。石虎早闻桓宣大名,因见地势与己不利,于是撤军而退,谯城之围遂解。
桓宣于是留在谯城,协助祖逖征讨不肯归附之周围坞堡。
江淮之民因闻王师北还,祖逖待民如子,于是纷纷来投。
陈川部将李头奉命相助祖逖征讨樊雅,颇得祖逖礼遇,战后使引部兵还归陈川。
李头与诸将每提起祖逖,常慨叹道:若能得祖逖为主,虽死无恨。
有与其不合者,将此言诉与陈川:李头每作如此扬言,则必有往投祖逖之意。
陈川大怒,遂寻个过错,杀死李头。李头亲信冯宠便率所部四百余人逃出大营,连夜来投奔祖逖。陈川愈加恼怒,遂派部将魏硕劫掠豫州诸郡,复迫胁各坞堡反晋。
祖逖亦怒,于是派出精兵强将,一阵将魏硕击溃,继而进逼蓬坞。
陈川见势不能敌,只得率部北渡,归附石勒。
字幕:太兴二年,祖逖出兵,征讨陈川。
陈川大惧,急遣使者向襄国求救。石勒获报,敕令石虎亲率五万大军,前往救援。
未料却被祖逖早就猜着,于是在半路林中精心设伏,以少胜多,一举将石虎击败;复又回师,来击陈川大营。陈川由此立脚不住,只得随石虎赵军北返。
石虎为了泄愤,引兵洗劫豫州,带陈川回师襄国;留部将桃豹戍守蓬陂坞,以敌祖逖。太兴三年,祖逖派部将韩潜攻破蓬陂坞东台,桃豹不敌,只得退据西台。
两军对峙四十余日,双方军中皆缺粮,各自军心浮动。当此艰险境地,只看两军谁更能多撑一日,便有取胜之机;若提前一日无力支撑者,必致全军溃散。
祖逖深明其间利害,苦思瞑想,心生一计,不由愁眉顿展,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