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永嘉之祸(4 / 8)

恩待,敢不尽心竭力,粉身碎骨以报!

谢恩未毕,门人又报:启禀大王,谯国桓彝来投。

字幕: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县人。幼负盛名,性通朗,亦因避乱来此。

司马睿来者不拒,亦命请入,拜为安东将军,同样重用。

封赐已毕,与二人交谈,因闻江北大乱,自谓赵汉必有下江南之意,不由忧形于色。

王导劝慰道:殿下筹谋兴复大业,宜急收贤人君子,共图国事。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为政宜务在于清静,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则朝野倾心,天下可图,大业必就矣。

司马睿于是顿开愁眉,遂号王导为仲父,加封辅国将军。

王导遂上治国之策十数条,琅琊王无不纳之。

桓彝喜对周顗道:某在北地,不见此明主良相久矣。今复见管夷吾在朝,国其无忧也。

周顗深以为然。

司马睿为庆贺新亭建成,于是大排筵宴,会集朝中贤士同饮,从午至晚,酒宴不停。

周顗于座中举杯,唏嘘流涕言道:眼见风景不殊,但举目山河有异。

座中一众名士大惊,齐问:周祭酒因何停饮发悲?

周顗:我所悲者,为晋室天下也。江北今遭匈奴之乱,毒流中国,残害百姓,我等朝夕难保。遥想先帝当年平吴灭蜀,奄有天下,子孙相承仅数十年,一旦丧于胡虏单于,圣主被掳,不能复仇。今故主在平阳受辱,我却在此欢饮,无益于国,故此发悲耳。

众人听了,齐有愧色,亦有掩面而哭者。

王导起身怒斥道:诸公在此悲哭,可哭退胡兵否?我等当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此楚囚对泣?一派丧气!

众人不敢复哭,于是不欢而散。

次日,陈群上书王导,请杜绝老庄玄学清谈,明赏信罚,超拔治国之才;并举荐密县卓茂、桐乡朱邑二人,可为国家柱石。

王导终不能用,于是清谈之风日炽。

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河北。

江南君臣日以清谈为事,细作探知,报至平阳。

汉王刘聪:似此专事清谈卿相,于治国用兵有何能为!

于是驰诏石勒,令其率领大军,南下渡江伐之。石勒奉诏,亲率五万大军东向,平略汝南,治军葛陂,大造战船,欲攻建邺。

琅琊王闻报大惊,紧急召集诸将:进兵于寿春,以纪瞻为扬威将军,引军五万迎敌。

一声令下,于是大军北上,与汉军相隔淮水相拒。时逢江淮梅雨季节,连月淫雨不断,百日不停。石勒所率北兵水土气候不服,又值军中缺粮,故因饥饿、瘟疫而死者枕籍。

石勒无计可施,暗道:莫非当年曹操赤壁之危,欲再现于今日耶?

便在此时,汉主刘聪使者至营,传达催战檄书。

石勒无奈,只得聚集诸将,商议对策。

右长史刁膺劝道:司马睿今据长江之险,更且江北贤士皆归,江南士族亦乐为其所用,战之难胜。不如寄书投降,并求为将,替其扫平河朔以自赎前罪。

石勒:汉王对某有知遇厚恩,为人岂可如此忘恩负义!

刁膺:将军息怒。此乃权宜之计,亦非真降,候其大军南退,再徐徐图之可也。

石勒闻听此论,心下极为不悦,扶案愀然长啸,声震军营。

中坚将军夔安进言:刁长史之言是也。望将军将全军撤到高阜之处,以避积水。

石勒闻言,更加不悦:将军随某征战多年,向来每战在先,闻今日之言,何其胆怯!

部将孔苌推案而起:将军何思何虑?战之是也。今趁吴军尚未聚集,苌愿请兵三万,令诸将分领,从三十余处乘船渡江,趁夜登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