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徐州之争(6 / 7)

,就地斩首。事后拜见袁术,请治自己擅闯军营之罪。

袁术反而赞道:士兵反叛,不斩无以立威。为将者理应如此,何罪之有?

并当众许诺,任孙策为九江太守。自此孙策声誉日隆,军中对其愈加敬畏。

未料袁术为人言而无信,许诺孙策不久,却改用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九江太守。

袁术念念不忘昔日旧恨,仍欲攻打徐州,遂发使前往庐江,向庐江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又欲讨伐陆康。

杨大将见此,复又献计道:庐江弹丸之地,明公不必亲征,便用孙策为将即可。

袁术:其肯为我所用乎?

杨大将:某闻孙策在舒县之时,曾去拜访陆康。陆康轻视孙策年幼,只让主簿接待,自己隐而不见,为此孙策怀恨在心。此时只需略加激励,孙策闻伐陆康,必为将军用命。

袁术听从其计,即派孙策去攻打陆康,且又许愿道:某偏听人言,错用陈纪,悔之不及。若贤侄此次拿下陆康,某定保奏你为庐江太守。

孙策果然不计前嫌,奉命出击,轻松拿下庐江,击杀陆康,凯旋归来。

袁术居然又出尔反尔,虽撤了陈纪,却又任用亲信刘勋为庐江太守。

孙策见袁术屡次失信,失望至极。想到父亲之仇难报,霸业之志不伸,遂在帐内自饮至醉,放声大哭。

适逢吴郡都尉朱治前来探望,见孙策如此,遂谏道:公子先父孙将军在时,亦常听我计谋。袁术久有称帝之心,公子若以孙将军所遗传国玉玺为当,抵押给袁术,要求借兵去报父仇,其必大喜允承。届时某将联络孙将军旧将,一起随公子东归。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策听从朱治之策,遂持玉玺来见袁术,呈于案上。

袁术惊问:贤侄此是何意?

孙策:先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某愿带旧部兵马,去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既克,则可在当地召募士卒,概能募兵三五万人。彼时某以雄兵助叔父平定天下,谋成大业,不亦两全其美?叔父若不放心时,今有先父所留传国玉玺,愿为质当。

袁术见到传国玉玺,两眼早就放出光来。心中虽然不愿孙策就此坐大,但自思道:如今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此去,未必有甚作为。看在传国玉玺份上,何不许他!

当即欣然许可,表奏孙策为折冲校尉,使其率父孙坚旧部五千兵马,及数百门客东归。

孙策大喜,约集朱治,一如骏马脱缰,猛虎离柙,兵发江东。

一路之上,不断有孙坚故人闻风来投,到达历阳之时,已有近万人马。将要东渡长江之时,一支人马押送无数军粮而至,为首者正是总角之交周公瑾。

故人相见,孙策大喜道:有贤弟相助,我大事成矣。

孙、周就此合兵,遂从历阳率部渡江,进击横江、当利。

曲阿太守刘繇闻说周郎来伐,命部将樊能、张英领兵迎战,屯守牛渚大营。孙策引兵大至,走马夺占牛渚,得其仓库中所有粮草辎重,由是声势大震。

孙策由此连续出击,直向曲阿。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其锐。

字幕: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父名刘方,官至山阳太守。兄为兖州击史刘岱,曾为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死于黄巾之乱。

镜头闪回,叙述刘繇由来。

刘繇十九岁时,堂叔刘韪被盗匪劫持,以为人质,向刘家索取巨额赎金。刘繇召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因此扬名于世。

其后不久,刘繇被举为孝廉,初拜郎中,迁任下邑县长。因拒绝权贵请托,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