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4 / 8)

集团,至此遂告覆灭。

张让、段珪劫持少帝逃至小平津,正在慌张之间,陡闻后面喊杀声起。回头看时,却是河南中部掾闵贡,率兵前来救驾。

张让慌张无措,转头见身侧是一条深溪,水流湍急,急迫下哀叫一声,投水自尽。段珪弃车驾而逃,被闵贡追上杀死,复转回来寻找天子。

正逢尚书卢植率领众官来到,由此双方合作一处。四望一片漆黑,只见车驾倒在路傍,却不见皇帝及陈留王踪影,于是百官都慌。

正在此时,忽见一群流萤在前飞舞引路。众官连夜追逐萤光南行,终于寻到一处村寨,见少帝、太后、陈留王及随从数人,俱都藏在一处庄院草垛之后。

卢植与少帝相对流泪,求借寨中车马,使少帝乘骑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

至天明时,董卓率兵到达,闻讯前来迎接。于是少帝平安回宫,皇宫大乱方告结束。

镜头闪回,叙述董卓此番来由。

董卓前奉灵帝诏旨前往并州,因早已得到宫中消息,知灵帝将不久人世,故此便驻于河东郡内,以观朝中动静。

此后不久,忽然接到大将军何进檄令,命带军马进京,以除权宦。

董卓不由大喜,对部将说道:此番我师出有名,则大事成矣!

于是毫不耽搁,即刻带其五千凉州铁骑上路。饶是如此,董卓军未至洛阳而何进已败,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出逃。

董卓远见洛阳火起,带兵疾进,路上闻知少帝在北邙山,于是引兵前去迎接。

闪回结束,董卓与卢植等众官保护少帝还宫。

画外音:董卓进京,发现自己仅凭五千兵马,无力与京师禁军及西园八尉军力相抗。于是听从谋士李儒之策,先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据为己有,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暗杀故主丁原归附于己,由是兵势甚盛。于是逼迫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自为司空。

此日董卓下朝散班,忽见袁绍挎剑走过,因甚为器重其才能,便命李儒唤住,请至待漏殿中,言及同谋废立之事。

袁绍暗自惊怒,又惧其手握兵权,只得含糊应道:此乃大事,容某回府与叔父太傅袁槐商酌而定。但恐朝中多数公卿,都不会同意司空意见也!

董卓闻言大怒:天下事岂不决于我哉?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出口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然后举起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其家四世三公,声望地位绝非自己能比,未敢当场发作,只是暗自生气,命李儒再作谋划,定要废罢少帝刘辩,以树声威。

袁绍凭一时愤勇举刀施礼而去,也知大祸不远,回家后稍作打点,便漏夜亡奔冀州。

董卓闻报大怒,欲下令悬赏捉拿,命主薄草拟檄文。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时为名士,皆受董卓重用,但又都崇仰太傅袁隗,欲救袁绍,遂进谏道:此等废立大事,绝非常人所能知者。袁绍年轻气盛得罪明公,因惧怕出奔,并无他意。今若悬赏捉拿,反促其叛。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徒众,其余诸侯再乘机起事,则崤山以东,不复归明公有矣。

董卓:如此奈何?

周毖:不如赦免袁绍,任为一郡太守,则其因赦而喜,必无后患。

董卓认为有理,遂奏请少帝,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封乡侯。

袁绍便以渤海作为根据地,积草屯粮,随时准备起兵。董卓复又拉拢袁术,表奏其为后将军。袁术亦不肯依附,带虎贲军中亲信逃往南阳,屯兵鲁阳城。

董卓见袁氏兄弟皆都叛走,怒不可遏,又将废立之事议于太傅袁隗,并威胁道:太傅两个令侄皆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