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忽拨转马头,就此叛逃。赵冲大怒,来不及集合人马,只率三百卫队追之。
逃胡未曾追及,却遇羌人伏兵三千余人,将赵冲等三百骑团团围住,刀矢交加。
赵冲未曾防备,临阵战死,三百卫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二十余骑冲出重围,逃回大营。然而羌人经历数年激战,前后被赵冲杀伤甚众,已经由此渐衰。
建康元年八月,扬州、徐州百姓范容、周生不满官府欺榨,聚众起义,占据历阳。
汉廷闻报,诏派御史中丞冯绲督率州郡兵马进讨。
朝廷大军未至,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贪功冒进,率军进攻历阳。由于寡不敌众兼又轻敌,遂被义军击败。尹耀、邓显先后战死,义军势力一时甚盛。
官军败讯报入京城,顺帝正当病重,闻报大吃一惊,竟然就此驾崩。
皇后梁妠以为杨、徐二州盗贼盛强,恐致天下惊扰致乱,便使中常侍诏宣李固等重臣入宫商议,欲将皇帝驾崩之事先秘而不宣,待所征诸王侯到京,方才发丧。
李固奏道:帝虽幼少,犹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乎?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近北乡侯薨逝之时,阎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遂有孙程手刃之事。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继续阅读
梁后从奏,即暮发丧。乃扶太子刘炳即位于顺帝灵前,时年只有二岁,是为汉冲帝。
只因冲帝幼小,不通事务,皇后梁妠便被众臣尊为皇太后,奏请临朝听制。
当年十月,冲帝即位未久,日南郡蛮复又叛汉,起兵攻烧县邑,又与九真蛮联结。
交趾刺史夏方勇担重责,力挽狂澜,多方抚慰,叛蛮尽皆降服。
消息传至洛阳,梁太后以夏方平蛮大功,迁为桂阳太守。
十一月,阴陵人徐凤、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并非江西九江)起义。
徐凤身穿红衣,戴黑色绶带,自称元上将军;马勉身穿黄衣,携挂玉印,佩戴皮冠,自称黄帝;又置百官,建年号,驻屯于当涂山中。
义军攻略郡县,杀县令长,又遣黄虎进攻合肥,声势颇盛,震动京师。
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抚、御史中丞冯绲等集合全州郡兵,共得数万人众,进剿当涂。历经数战,义军大败,马勉战死。
徐凤拼力突围,率领余众转攻东城,却被下邳人谢安率领宗族武装战败。
谢安杀死徐凤,传首京师,起义遂告失败。
时有道家术士于吉,以张道陵所传道教早期经典为蓝本,编定《太平青领书》四部一百七十卷,用白绢抄写,朱书标目,伪托是在曲阳泉水上得自神人传授。遂命门徒宫崇携至洛阳,献于朝廷,欲以此为进步之阶。
朝廷三公四府众卿观之,见其书多言阴阳五行、神鬼玄术、天地灾异,又杂糅道家、阴阳五行家及谶纬家学说,便皆斥为荒诞不经。
梁太后闻听众卿之奏,遂命束之高阁,列为禁书,并将宫崇逐出京城。
宫崇狼狈逃回,还报师父。于吉闻说大怒,因自留底本,便命众徒多加抄录,使其流行于民间。因以“太平”为号,宣传公大均平,创办太平道,与张道陵五斗米道平分秋色。
此时又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性好道术,修真养志,又博学能文,精通谶纬诸书。曾作《周易参同契》三篇,又补遗一篇。所述多用寓言,语义隐晦,可有不同解释。
众徒因问:何谓《参同契》?
魏伯阳:你众人不知,“参”谓杂,“同”谓通,“契”谓全。我之教义,取名《周易参同契》者,是因与《周易》理同义合也。
其书着成,魏伯阳便以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