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腿又折,脑中灵光一闪,遂回身从柱后绕出。于是挥剑斩出,又砍断荆轲左手。其后乱砍乱斫,直砍伤八处方止,连断肢共有十处,血涌如泉。
荆轲已知刺杀失败,必然无幸,乃依柱箕坐,以右手点指秦王:上天不佑善人!某事不成,是想生擒于你,逼写约契,以回报燕太子。天不灭秦,夫复何言!
秦王此时两股战栗,长剑亦有些拿捏不住,哪里还能回言?
便在此时,忽又听那尖细嗓音道:殿外武士,还不上殿拿贼,更待何时?
殿外武士得令,方才如梦初醒,一起奔上殿来,七手八脚,斩杀荆轲。
又有十数人奔向秦舞阳,亦将其剁成肉泥。秦舞阳号称燕王三大勇士之一,自始至终皆都瘫软在地,竟未能支吾一招半式。
秦王坐在地上,头昏眼花许久,这才缓过神来,起身站稳。
回头看时,见那提醒自己背负拔剑,及号令武士进殿击贼者,正是内侍宦官赵高。
赵高飞身上前,屈身扶起秦王,并令近侍将龙榻立起扶正,搀扶秦王归座。
秦王大惊之余,复又大喜,迅速镇定下来,复又恢复帝王气势。当即下令,命厚赏医官夏无且,近侍赵高,并封赵高总领内宫侍宦。
画外音:对于荆轲刺秦之事,太史公司马迁首为立传,后世传闻评论,可谓数不胜数。历代文士皆有所评,或赞或叹,或鄙或斥,或褒或贬,众论不一,按下不提。
荆轲既死,秦王愈怒燕国,遂命增兵赴赵,诏令王翦进军。
王翦挥师北上,犹如雷霆万钧,无坚不催,当年十月,便攻拔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皆率本部精兵,弃城而逃,退保辽东。王翦命令部将李信,随后追击不舍。
燕王喜逃到辽东,秦军仍在后面攻打,不肯停止;太子丹率门客家将逃到襄平,躲在附近衍水洲中,暂避锋芒。
代王赵嘉恐受池鱼之殃,遂写信给燕王喜道:秦军如此穷追不舍,皆是因太子丹遣荆轲刺秦之故也。依小王之计,不如杀死太子丹,献其首级给秦王政,则秦王定能罢兵,因而保住燕、代国祚也。时至今日,也只得弃卒保帅,有何不可?
燕王喜生性愚昧,竟然听信代王嘉拙计。遂派人到襄平衍水洲,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带回辽东,复遣专使前往咸阳,献给秦王。
嬴政虽得太子丹首级,依旧不肯罢兵,照样命令攻打燕国。五年之后,秦军俘虏燕王喜,燕国终于灭亡。自召公奭立国,至燕王喜失国,共计四十二代国主,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镜头转换,按下燕国覆灭,回说魏国之亡。
秦灭韩、赵之后,便欲趁热打铁,南下攻楚。但中间尚隔魏国,甚觉不便。虽然此时魏国只剩国都大梁附近城邑,但终属进军楚地障碍。
嬴政于是议于群臣,决定先灭魏国,再伐荆楚。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攻占燕都,完全取得黄河以北之地,乃将主攻方向转向河南。
赢政遂派王翦之子王贲这帅,率军进攻楚国,一举占领其北部二十余城。
楚国由此龟缩淮南,不敢轻举妄动。秦军乃知侧背安全,随即回军北上,扬言要从邯郸进攻魏国,诱使魏王将四十万主力放在河北。
继续阅读
王贲诱兵之计已售,乃突然挥师南下,绕过楚国三十八城,自南而北,包围魏都大梁及安阳邑。秦军又封锁黄河,阻挡北方魏国援军南下。
城内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大水浸泡三个月后,大梁城终于崩塌毁坏,秦军由此大举入城。
魏军殊死抵抗,进行巷战,最后战败。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
王翦又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