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集 六国拜相(5 / 8)

肃侯不似奉阳君厌恶游说之士,闻说苏秦来至,降阶相迎。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秦进言:天下布衣贤士,莫不高仰贤君德义,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裹足而不进。今山东诸侯,赵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是为秦所最为忌害者。然而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袭其后也。

赵肃侯:先生之言,实为金石之论。然则有何妙策,以教寡人?

苏秦:韩魏皆无名山大川之险,一旦秦兵蚕食二国,则祸次于赵矣。列国之地,过秦万里;诸侯之兵,多秦十倍。设使六国合一,并力西向,何难破秦?今诸侯无故割地贿秦,是自破也。破人与破于人,二者孰愈?依臣愚见,莫如约列国君臣会于洹水,交盟定誓,结为兄弟,联为唇齿,共抗强秦。秦虽强暴,岂敢以其孤国之力,与天下之众以争胜负哉!

赵肃侯正恨秦国,闻言大喜,乃拜苏秦为相,赐以大宅高第,又赏其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匹,使为纵约之长。

其后未久,边吏来报:秦相公孙衍出师攻魏,擒大将龙贾,斩首数万,魏王割河北十城;公孙衍又欲移兵攻赵,请定御敌之策。

赵侯闻报大惊,急召苏秦议之。

苏秦道:大王勿忧,臣自有计退之。

遂辞赵王回府,唤过门下毕成吩咐:你可扮作商贾,冒称贾舍,赍持千金前往魏邦,寻访我师弟张仪,如此如此用计。须精细行事,不可有失。

贾舍领命,连夜望大梁而行。

镜头闪回,复说张仪之事。

张仪自离鬼谷归魏,欲求奉事魏惠王,未料魏惠王不理。张仪无奈,乃挈妻子去魏游楚,为楚相国昭阳所纳,使为门客。

昭阳将兵伐魏,获得大胜,夺取襄陵等七城,凯旋而归。楚威王嘉奖其功,并以和氏之璧赐之。昭阳得此至宝,爱如心肝,随身不离。

忽有一日,因与众宾及门客游乐于赤山,饮酒半酣,故取宝椟,亲自启钥,使众宾次第传观,无不极口称赞。当时宴罢,不知和氏璧传递至何人之手,竟然不翼而飞。

昭阳怒发如狂,便教捱查盗璧之人,必欲重惩。盘查已尽,毫无结果。

有门客忌妒张仪之才,于是进言诬陷:张仪赤贫,又平素无行,盗璧者必是此人。

昭阳信之,遂使人执拿张仪,施以笞掠酷刑,要他招承。张仪实不曾盗璧,如何招认?直被笞至数百,遍体俱伤,奄奄一息。昭阳以为张仪已死,遂使人抛尸于其家门首。

张仪之妻见状,仰天号哭,身在异乡,欲要求助,举目无亲。当时忽然大雨倾盆,张仪被冷雨浇醒,与妻相扶入室,卧于榻上。

张妻垂泪道:夫今日受辱,皆由读书游说所致。若在家安居务农,宁有此祸?

张仪张口,问其妻道:你看吾舌尚在乎?

妻失笑道:舌头倒是尚在。

张仪道:只要我三寸舌在,便不愁终困下僚也。

于是将息旬月,伤势痊愈,夫妻二人复还魏国。

便在此时,贾舍至魏,寻到张仪。

闪回结束。贾舍探听到张仪家宅所在,遂来相见。二人叙礼,张仪将贾舍让至厅堂。

贾舍问道:先生与赵相国苏秦,可是同学于鬼谷仙师乎?

张仪:我兄苏秦,已为赵相国耶?

贾舍:若先生果是苏相国师弟,小可愿请同车还赵,以附骥尾。

张仪欣然从之,遂乘贾舍车马至赵,至相府求谒师兄。

苏秦闻说师弟到至,却又故意不见,延挨再三。张仪闷甚,愤怒欲走,却又无路费,因此困顿客店之中。又过数日,苏秦这才传见,盛排威仪,命张仪从耳门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