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齐国政务,皆由国、高二卿与吕氏共同裁决。故说国、高二氏若反,齐国必至大乱。
齐灵公驱逐高无咎,由此激怒其子高弱,举卢地反齐。齐灵公自然不肯示弱,便使崔杼、庆克为将,率师围卢。
当时晋悼公正率诸侯围郑,国佐率齐师随征,听到此信,便以赴国难为由归国。
国佐率师至卢,立杀庆克,并以谷地叛齐。至此,国、高二卿皆反。
灵公无奈,只得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其上卿之位,而使国佐之子国胜,入晋告变。
十二月,卢人降齐。九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同时又使清人暗杀国胜。次子国弱惊惧,出奔鲁国。不久灵公复命国弱返齐,承嗣国氏。
齐灵公九年,栾书与荀偃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
灵公派崔杼与晋悼公等同盟于虚朾,并在此数年间听从晋侯号令。因见晋悼公年幼,齐灵公始有不尊晋国之意,但仍怀畏惧。
晋悼公元年,帅诸侯围宋彭城。齐国未曾参与,晋国讨齐,齐灵公使太子光到晋国,以为人质。晋大夫荀罃与诸侯大夫会于戚,齐又不至,且胁迫滕、薛、小邾,不使三国参加。荀罃拟在虎牢筑城,迫使郑国就范,但认为须获齐国同意,以防其叛盟。
经仲孙蔑之请,鉴于荀罃之言,晋悼公遣使问罪。齐灵公只得派大夫崔杼为使,与荀罃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郑国服晋。
闪回结束。郑国归附,晋悼公信心大增。
恰当此时,吴国遣使来报:楚国令尹子重率兵攻吴,遭受惨败,子重羞愧致死。
画外音:子重者,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楚穆王之子,庄王之弟,共王叔父。初任左尹,曾率领楚国右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军。楚共王即位,子重任令尹,安定内部,远伐卫、鲁。与蔡、许、鲁、秦、宋、陈、卫、郑、齐九国大夫盟于蜀(今山东泰安西),称霸中原诸侯。因与司马子反合谋,杀害巫臣族人,夺其家财。鄢陵之战,楚军失败,子重趁机公报私仇,暗示子反自杀谢罪。楚共王派人劝阻不及,终至子反自杀,由此楚国栋梁摧折。此番晋悼公率诸侯联军伐郑,荀罃筑城虎牢,子重不敢北上正面抗击晋军,便引兵攻打吴国,以此打击晋军联盟。由是全力出击,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攻克鸠兹,继而陈师衡山。
子重以为吴国不堪一击,志得意满,大宴众将,使副将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继续侵吴,自己凯旋而归。
邓廖既奉令尹之命,引兵向东进击,未料却中吴人埋伏,一战而败,自己亦被生擒。楚军几乎全军覆没,逃回本国残兵,只余组甲八十、被练三百。
吴军乘胜伐楚,轻易攻取驾邑。楚人皆都归罪令尹,子重抑郁而卒。
晋悼公闻报大喜:楚王所依仗者,子反、子重而已。今二子俱亡,楚军无可惧也。
于是照会诸侯,约于六月会盟鸡泽,磋商共伐楚国。为表示诚意,特派士匄争盟于齐,荀会候吴子于淮水。至期,除吴王寿梦路途遥远未至,其余诸侯尽皆到场。
六月二十三日,晋悼公与单顷公、宋平公、郑僖公、鲁襄公、卫献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齐太子光,并齐鲁附庸小国诸侯,正式会盟于鸡泽。
陈成公使大夫袁侨前至鸡泽,向晋悼公求援,以示归附。陈国为楚庸年久,此番竟主动归附晋国,晋悼公大喜,当即表态,愿与陈国荣辱与共,并与袁侨歃血为盟。
会盟典礼已毕,晋悼公于鸡泽阅兵,诸侯并各国大夫皆从。
悼公之弟杨干趋于阅兵台下,向兄长告状:魏绛杀我御者,请主公为我出气报仇!
晋悼公:寡人既掌晋国,复主盟诸侯,本以为荣。既辱杨干,是欺寡人也!今必杀魏绛,以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