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先,与晋伯请成歃盟?
鲁成公深以为然,乃在行父陪同下亲赴绛城,主动与晋侯会盟。悼公亲迎出城,热情招待,与鲁成公并车而行,季文子行父感服。
晋悼公复遣范宣子士匄为使,反聘鲁国。季文子做媒,以杞桓公之女嫁与悼公。晋悼公对诸侯一视同仁,使杞、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国与诸侯并列,恍如成康之世。
晋悼公新政效果立竿见影,短短数月,晋国朝政井井有条。其治国之道、御人之术驾轻就熟,非但群臣瞠目结舌,中原诸侯亦都竞相归附。当此之时,晋悼公不满十五岁。
楚共王闻说晋国复兴,坐立不安。便发书郑伯,使郑攻宋,占其朝郏;又命子辛会合皇辰,入侵宋国郜城,继而攻占幽丘、彭城。
当时宋桓公后裔鱼氏、向氏、鳞氏流亡于楚,俱称桓氏,楚共王付予兵车三百乘,使据彭城,作为争霸中原据点。桓氏返宋之后,楚、郑两军就此班师,各自回国。
华元对桓氏极为忌惮,使老佐、华喜叔侄发兵攻打彭城。围城数月,老佐战死,彭城不克。楚共王命子重伐宋以救彭城,华元无奈,只得遣使告急于晋。
晋悼公集众卿计议,韩厥道: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
晋悼公道:此言甚善。兵发彭城!
楚王未料晋国大乱初定,就敢出兵,急令子重北上迎敌。晋侯亲征,驻军于台谷,遥控战局。晋、楚两军会于靡角,交兵三合,楚军不敌,子重只得率军退却。
冬十二月,晋悼公与崔武子、孟献子、宋平公、卫献公、邾宣公会盟于虚帄,谋划救宋。
晋悼公升帐,对诸侯表态:军围彭城,不克不归!
来年开春,晋悼公令栾黡发兵,围攻彭城。齐、鲁、卫、曹、莒、邾、滕、薛各自出兵,与晋军会合。正月二十五日,栾黡率九国联军力攻,彭城将破。
楚国令尹子重见大势已去,只得引兵南还。绝望之中,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等桓氏诸将投降,彭城复归宋国。晋悼公以诸桓叛国之罪,将其举族迁于瓠丘。由此宋戴公后裔华、乐、老、皇四氏因向晋得存,桓氏向楚而亡。
彭城之战,桓氏再遭重创,昔宋桓公六族,只余向氏一支。
画外音:当时宋国六卿,乃是右师华元,左师向戌,司马华弱,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司寇乐裔。其中戴公家族占据六卿之四,族大权重,是以华元为首。彭城之战,戴族复借助晋国军力,巩固其既得利益。戴族因对晋侯感恩戴德,故于此后六十年间,华元、乐喜、向戌、公孙忌、乐祁、乐溷历任宋国上卿,皆尊晋国为伯。晋悼公一劳永逸,令宋国甘心追随晋国,可谓以小博大,实是通天彻地之能。诸侯盟军围攻彭城之时,齐国因与楚国旧交已久,故而抗盟。于是彭城之役结束,晋国又率诸侯伐齐,兵至临淄城下。齐灵公知道楚国无力来救,乃从晋盟,并使太子光为质。
彭城息兵百日,韩厥、中行偃奉晋悼公之命,大起中军伐郑,迅速深入郑境。
郑国只得收缩兵力,撤回朝郏之军,解除对宋国军事压力。
韩厥、荀偃猛攻郑国,陷其外城,郑军退入新郑死守。
晋国精锐涌入外城,在澞水边击溃郑国步兵,耀武扬威一番,扬长而去。
崔武子杼、孟献子仲孙蔑,与曹、邾、杞联军驻扎于鄫。晋军离开新郑,与联军会和;晋悼公莅临孙氏,令韩厥南攻陈、楚。楚军闭门不出,晋军大掠焦、夷二县以归。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画外音:自召陵之盟,百余年来,此是楚国本土首次遭到北方敌国攻击。仅半年间,晋军在少年国君悼公指挥之下,破彭城,围新郑,攻焦夷,声威大震。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