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管仲相齐(6 / 8)

管夷吾:升降揖逊,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宁越,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

齐桓公:皆依先生之奏。有此五杰,足可称霸于诸侯否?

管夷吾:主公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足矣。若欲成就霸王之业,臣虽不才,勉强上承君命,以效区区,方可。

桓公大喜,来日早朝,皆依夷吾所荐,按职拜官,各治其事。又专任夷吾,尊其号曰仲父,恩礼在高、国二卿之上,并诏命朝野。

诏命: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管仲父遂将富国强兵之策疏理成文,悬榜国门,实施变法,次第诸条,尽举行之。

变法榜文内容:废除井田制,按土地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治铜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增加兵源;以兵伍制度,提高作战能力。

画外音:管仲是春秋时期首位倡导变法者,由此名列青史,并助齐桓公称霸诸侯。行政改革,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选贤任能制度,突破千年世卿世禄制,扩大人才来源;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由此国力大振;尊王攘夷,抵抗山戎南侵,为存续华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孔子对此,亦做出高度评价。

齐桓公筑坛拜相,举国委于管夷吾,早有细作报到曲阜。鲁庄公闻知,勃然大怒。

继续阅读

鲁庄公:如此看来,前番箭射带钩,嘱我缓行,以致乾时大败,皆是此贼与鲍叔牙合谋为之。悔不从施伯之言,反为孺子所欺!

乃简车搜乘,图谋伐齐。探马报至临淄,齐桓公便要点兵迎敌。管仲闻而入谏。

管仲父:主公新近嗣位,国内军政未定,此时未可用兵于外国。

齐桓公前番乾时大胜,因而轻视鲁国,不听管仲谏阻。

遂命管仲守国,拜鲍叔牙为将,率师直犯鲁国,止于长勺。

鲁庄公闻说齐军先发,愈加愤怒,便问计于施伯。

鲁庄公:齐小白欺吾太甚,我必报之!然则鲍叔牙惯会用兵,我将何以御之?

施伯:鲍叔牙前番得胜,乃管仲为内应之故,非战之罪。臣荐一人,姓曹名刿,隐于东平,将相之才,可敌叔牙,并使管夷吾计无所施。

鲁庄公此时甚信施伯,便使其赍持重礼,往聘曹刿。

曹刿:齐师伐我,肉食者谋之,我藿食者又何间焉?

施伯:藿食能谋,行且肉食矣。

曹刿大笑,遂同施伯来见庄公。

庄公见曹刿相貌平常,颇有疑惑,便令赐座,率而相问。

鲁庄公:施卿力荐先生大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齐兵举国来伐,我将何以迎战?

曹刿:兵者诡道也,需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预谋行间,方可料敌。

庄公信之,乃点兵遣将,亲与曹刿共载,直趋长勺。鲍叔牙见鲁侯亲引兵来,严阵以待,两军对垒。鲍叔牙亦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

鲍叔牙:诸将有先陷敌阵者,必有重赏!

庄公见齐军擂鼓,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急忙劝止。

曹刿:齐师方锐,宜严阵劲弩,静以待之。

庄公传令军中:严阵迎敌,有敢率先冲突者斩。

齐军来冲。鲁兵奉命,只以长戟劲弩迎之,阵如铁壁,不能冲动,齐军只得稍退。鲍叔牙命令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