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玉皇大帝(7 / 8)

神也。朕今显示一个手段,使你众卿见识。

众臣不知那皮袋中装满兽血,皆都仰面呆视。近侍会意,跪呈铁胎宝弓,狼牙利矢。

武乙接过,搭矢在弦,引弓而发,朝天射那皮袋。

好箭!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那高悬于空中皮袋,于是腥风血雨,血洒漫天。在下仰观群臣,头上俱都淋着,实可谓是“狗血淋头”。武乙哈哈大笑,得意至极。

武乙:古有大羿射日,寡人此谓射天。其天神何知?又有何惧?还不是被我射中,鲜血洒地,淋了众卿满身!

射天已罢,武乙宣布散班,径回内宫。

群臣无语而散,途中交头接耳,皆谓武乙昏庸无道。

画外音:如此数年之后,天神在朝廷及民间皆都威信大减,由此国内巫道渐息。商王武乙当是中国史上第一位无神论者,可谓大智大勇,拨乱反正第一人。

武乙三年,西伯部落古公亶父遣使来朝,要求归附,并呈特产贡献。

武乙:贵使,你那部落首领,是何来历?

岐使:我家首领古公亶父,乃后稷第十二代孙,公刘九世孙。

武乙:朕曾闻公刘名号,其有何能?卿试言之。

岐使:其为我家主公亶父九世祖,姬姓名刘,乃是不窋之孙,姬鞠之子;曾祖姬弃被帝舜封在邰地,称为后稷,主管农业。因夏王太康废弃农官,不窋因而失去官职,到戎狄部族存身。公刘在戎狄游牧地区长大,但不忘农耕,便常骑马向东,寻找水草丰美之处,以使部族重操旧业。有术士自东方而来,向姬公刘进言,说关中沃野,有山似凤,可旺部族。公刘从之,遂引族人离开戎狄之地向东,至岐山之地止宿,安营扎寨。

武乙:那岐原乃为不毛之地,你部族如何营生,以至九世?

岐使:公刘率部整治农田,刀耕火种,倒也颇能过活。又涉渭水采矿,取砺取锻,改进生产工具。公刘成婚之时,见有十雀飞落院中,以为吉祥,便以麻雀作为部落图腾。其后又驯服野猪,使部族时常有肉可食;更取泾河之水,配以麦粉,制作玉面,使民无饥。又利用长武高原沟壑,凿洞而居,部众就此免受野兽袭击,得以安居。

武乙:贤哉,善哉,姬公刘也。汝主亶父既为圣贤之后,且知敬礼上邦,自求归附我大商,朕甚喜慰,便将岐邑之地赐予汝主,以使你族人定居于此,永为商翼。

岐使:臣代我主,感谢陛下天恩!

亶父既受商王赐封,遂引姬氏族人在岐山周原建国,修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处周原,亶公便定国号为周,史称其为周太王。由此周人打破戎狄包围,加强与附近各部落交往,东联强殷,西抗诸戎,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继续阅读

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季历最为贤明,娶挚国女太妊为正妻,生子名昌。

姬昌出生之际,祥云绕宅,满室生香,多有圣瑞之兆。祖父姬公亶甚喜,大为赞叹。

周太王:我后世中若有成就大事者,概是此孙姬昌乎?

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闻说此言,退而私语。

太伯:弟闻适才父亲之语乎?

仲雍:一字不差,悉皆闻之。兄长何意?

太伯:父亲此言,是欲立季历为嗣,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也。而三弟大贤,必不肯从,以致父王为难。为免生祸乱,我愿率子嗣家人,远走避位。

仲雍:贤哉长兄,与我心有戚戚焉。小弟不才,愿随兄长同走。

二人商量已毕,当夜便率家人悄悄出都,相约一起逃到荆蛮地区。

数月之后,太伯与仲雍到至荆寨,就此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