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师这两个与88师并称国军三大王牌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故而,这批新晋军官超过九成,都被补充进了这两个德械师当中。
不得不提的是,在原时空中,88师在淞沪会战中同样损失惨重,但在这个时空,因为参战时间较晚,该师损失较轻,成了三大德械师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支部队。
在此背景下,江浩然、陆剑锋,以及原524团的170多名军官纷纷被划归至第78集团军第36师辖下,陆剑锋和江浩然两人运气不错,被分在了同一个连队,并同在三排担任正副排长。
随着淞沪抗战正式宣告失败,两人跟随部队撤往了苏州。
1937年12月,第78集团军参加了金陵保卫战,担任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的一线防御任务,金陵外围阵地失守后,第78集团军紧接着又肩负起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撤退的任务。
值此之际,金陵卫戍司令唐森智下令各部退入复廓阵地,但为了防止各部提前逃脱,他紧接着下令:“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七十八军军长宋希廉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这道命令原本没有任何问题,但前提是要能够山下一心,死守金陵才行。
然而,金陵战事每况愈下,9日,日军逼近金陵城墙,两军在光华门、雨花台、紫金山、中山门等处激战,光华门几度被突破。
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限令金陵卫戍司令唐森智在10日午前交出金陵城,遭到唐的坚决拒绝。12月11日,松井石根下令总攻。
12月12日上午,日军勐攻雨花台和中华门一带,有小股日军突入城内,金陵形势愈加危急。
随着战局急转而下,为了避免军队溃散,中午12时,唐森智再次下令给宋希廉:“下关通浦口为我军后方,唯一交通路,该军应竭力维持秩序,禁止散兵游勇糜集。”
中午1时,唐森智又通过电话命令宋希廉,宣布下关戒严,禁止一切行动。
但实际上,唐森智早在11日晚,就接到了最高统帅的明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如果当晚唐森智立即会同卫戍司令部,对金陵一旦陷落后该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认真考虑筹划,那或许还有一丝可能避免发生在历史上的惨剧再度上演。
可唐森智连夜开会研究,最终却只是初步作出12日撤退的决定。
但就在第二天他又得了最高统帅的最新明示:“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勐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虽说身为最高统帅,在是战是撤、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发出如此前后矛盾、模棱两可的指令,会让下级感到无所适从,但有一说一,这并影响唐森智未雨绸缪,提前作出完善的撤退部署。
可唐森智直至日军攻破了中华门,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金陵失陷已成定局,战局难以挽回了,这才决定在当夜撤退。
遇事不决乃是兵家大忌,在唐森智举棋不定时,又是几个小时过去,直到17时他才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但撤退计划根本就是仓促拟就的,既没有经过参谋作业,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所以内容很不严谨,堪称漏洞百出。
而且一开完会,唐森智就乘坐为他保留的小火轮北渡长江,直接跑路了。
作为守城方的最高将领,唐森智这一跑,下面可算是乱了套了,为了活命,这些将军们恨不得能立刻插翅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