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文天祥(2 / 2)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就是他辉煌一生的真实写照。宋理宗在位时,二十一岁的文天祥考中状元,但因直言指责奸臣董宋臣和贾似道而数次遭到贬斥,三十七岁的他干脆自请致仕。】

赵匡胤摇摇头:“又是一个被昏君奸臣耽误了的人才!”

二十一岁考中状元,这得有多重的含金量啊!

满大宋能找出几个状元?更别说是二十多岁的状元!

要是这文天祥生在他的时代就好了,南宋那就是深渊啊!

苏轼长吁短叹:“诗是好诗,人也是好人,就是这运气太不好了!”

怎么就生在这个时候呢?要是文天祥能与他生在同一时代就好了,他多想与文天祥结交一番!

他不住地摇头,可惜了,可惜了!

李世民念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读完,赞叹不已:“好文采,也好气魄!”

诗写得容易,做起来难,难得文天祥都做得很好。

遗憾的是,他从这句诗里已经能窥见文天祥日后的结局。

留取丹心照汗青么……

嬴政满头雾水,天幕经常说一些让他听不懂的名词,状元是何意?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此后大概是做了官,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剧情,考中状元就能做官么?

【德佑元年,蒙古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拿出自己的全部家财募兵勤王,后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经历几次兵败,母亲同儿子都已去世,他仍然没有放弃抗元事业,最终在五坡岭不幸被俘。元军将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甚至许诺他宰相之位,文天祥依然不愿背弃宋朝,从容赴死。】

赵匡胤重重叹了一口气,文天祥兵败,南宋离灭亡恐怕不远了吧?

他不会指责文天祥最终失败了,因为他做得够多了,来日地下相见,他非要与文天祥好生叙旧不可。

这样好的臣子,是他们赵家配不上啊!

神宗一怔,泪流不止,有这样的臣子,是他们大宋的福气。

只是这点福气马上就要到头了。

哲宗苦笑:“章相公,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大宋的皇帝千万不要再被俘虏了。”

因为这个,他受到的屈辱已经够多了,他希望大宋最后能有骨气一点,不要再出个昏德公、重昏侯之类的了。

虽然皇帝只有六岁,可他生在赵家,又做了皇帝,一人的荣辱便代表一个国家的荣辱,这就是他的宿命。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