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大声应道“遵命!”
那使者回到齐军大营,面见国书,回报下战书的情况,当然隐瞒了吴王赏赐银两的细节,而着重强调了吴王和众将因为初敗而遭受的打击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和惊慌恐惧。
国书笑了说“这些江南蛮子,这回知道害怕了,真正让他们害怕的还在后头呢。”
这种自大的情绪,很快通过各位将军传递到每一位士兵,大家都觉得,吴国蛮子也太不经打了,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败,就害怕成这样。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吗?
齐军为一次小小的胜利,而狂欢到深夜,不用说,这一夜,齐军都没有休息好。人休息不好,战斗是要打折扣的。这可是要命的事。
第二天大清早,国书便召集众将,部署战斗。国书说“吴国是夷蛮之地,尚未开化,不少蛮子把头发都剪了,将士斩首吴军没有办法把吴军头颅带回来请功。命令士兵每人带一条绳子。准备携带吴军士兵头颅回来。”
这个命令一传达下去,整个齐军像开水一样沸腾了,群情高涨,都以为消灭吴军就是早早晚晚的事。
陈逆来参加战斗只是客气的说服法,其实是来督军,有很大的权力。他命令士兵含玉而战。所谓含玉,是当时的一种习俗,人死了不能嘴里空空地离世,而应该嘴里含着一块玉才死。含玉而死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普通人哪有什么玉?但又不能不尊重习俗,于是嘴里喊着一枚钱,或是其他贵重的小物件。当兵的也是这样,没有玉,便准备一些小物件,打仗时含在嘴里。
陈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激励士气的意思。但是不无荒唐和盲目。
另外两名大将公孙夏和公孙挥指挥士兵们高唱送葬的歌,然后集体宣誓说“活着回来的,就算不上英雄好汉!”
一副浓浓的悲壮色彩。国书大声说“将士们以决死精神勉励自己,我们这一仗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正在闹腾着,忽然来报,吴军一哨人马在大营外面挑战。国书说“知道来将是谁吗?”
报告说,就是昨天打了败仗的胥门巢。
国书哈哈大笑。说“夫差蛮子呀,你难道没有别的将领可派了吗?怎么又派那个败军之将来呀。”转向众将,“哪位将军出战头阵?”
帐下一人高声应道“末将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