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咱们换个人行吗?生物化学这块我真不懂,我在这呆着,最多也就是做做记录,别的啥都干不了。”
“换不了!”徐三干脆地拒绝了董金宝,“我实在没有可以用的人,只有你能稍微粘点边。”
“这种简单的实验,就是姬大小姐那几个同学都能干.....”
徐三挥手打断,“不行,我只相信你,这次试验很重要,我需要完整的试验数据,等到能量产了,你就能离开了。”
听了徐三的话,董金宝的胖脸上颤悠了两下,觉得自己这一两年都要给徐三打工了。
看着董金宝在闹情绪,徐三凑到他身边,伸手搭住了他的肩膀,开始画饼,“别有情绪!量产技术必须要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你要知道你现在研究可以说是造福世界的东西,若果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说不定拿个诺奖也说不定。”
“拉倒吧,就算成功也轮不到我!我就是一个实验室的微不足道的勤杂工,如果真能拿奖,那也是你。”
董金宝的话让徐三心中一动,正如他说的那样,如果真能提早量产青霉素,那么诺奖还有可能给自己提名。
要知道,在徐三原来的世界,一直到1940年冬,钱恩才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等到1941年,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而他现在产量最少也是几百个单位,要比两位大佬的进度快了不少。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试验过程,但是徐三却知道最终两位大佬是用的甜瓜和玉米的培养液在1942年才开始对青霉素进行了量产。
徐三也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些。
但有了这些,就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只需要再努力努力就完成。
徐三不在意什么诺奖,他只想早点完成青霉素的量产,并且把这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大量战士的伤亡,还可以在国际上多一点谈判的筹码。
现在第一步已经迈了出去,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