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舞者、演员们的退休问题,毕竟她们不可能永远年轻,所以那些刚入行或入行不久的人会更加倾向于暗夜和日光两家剧场。
大量优质新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两家剧场的实力和潜力,很快就从竞争中胜出。
再加上头部效应,让那些优秀的编辑、作家、音乐家也不得不参与其中。弗兰茨已经初步拿下了维也纳的娱乐业。
安全方面再雇佣一些安布雷拉公司的退伍兵当保镖,完美解决了弗兰茨旗下人员的就业问题。
书归正传此时瑞士还远称不上什么和平之国,先不说内战的风波,单单是他们对旅行者的态度就有很大问题。
部分地区政府甚至为了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还支持宰客行为,那些传说中的豪华旅店很多时候只能让旅客住在肮脏、逼仄的空间里。
然后便是强制消费,有的旅客想要喝一杯羊奶,但最后却不得不买下一只羊。
一些当地的手工制品更是卖出了天价,一只在法国卖五十法郎的杂牌机械表,在当地要卖五百法郎的天价。
食宿、马车费用高得离谱的同时还必须支付高额小费,以至于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人都表示不会再来第二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一部分人会选择穷游,他们不坐马车,几乎不住旅店也不购物,自带吃食,就为了体验原汁原味的大自然。
那当地的牧羊人们会教他们重新做人,此时的瑞士和后世的澳大利亚差不多,随手干掉几个背包客真不是啥大问题,毕竟没什么人会整天盯着背后。
衣物、随身物品会被收刮一空,尸体也很快会被山间的野兽清理掉,真正做到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两相对比之下,奥地利的旅游业就要规范得多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而且同样不缺自然景观。
最主要的是物价相对较低,毕竟奥地利的商品本身出口就贵,再加上各国海关重重加税往往价格都十分离谱。
同时弗兰茨也很注重宣传,除了整天在报纸、杂志上美化奥地利帝国以外,那些来访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也会受到特别的优待,甚至会给他们一笔小钱让其创作一些作品啥的。
虽然这种委托创作一般来说很难出现什么精品,但事实证明只要网撒得够大,总会捞上来一些大鱼。
一些法国人或是因为民族气节,或是因为钱给得不够,他们创作出了一批“黑”奥地利的作品。
只不过由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艺术鉴赏力不够,反而起了反作用,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反而成了奥地利文化入侵法国的帮凶。
当然也有雨果这种天生的反骨仔,那些权威越是抹黑,他就越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