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申城,肯定就要说到和平饭店了。这个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老申城的历史标签了。
在港岛,和平饭店的知名度同样很高。港岛很多反映老申城风貌的电影,都选择把申城的和平饭店,当成拍摄的取景地。
和平饭店的前身是沙逊大厦,于1929年建成。是申城第一幢,真正的十层以上的大楼。而和平饭店最初在1929年8月1日开业。那时的名字是“华懋饭店”。
李舜把这些基础信息一说,对国内不甚了解的赖云霞,赶忙问道:“这个华懋是不是港岛华懋那个王老板家开的?”
这个问题,问的李舜都有点哭笑不得了。只能解释:“不是的。虽然那个王老板同样来自申城,可跟这里牵不上半点关系。这里是当时的申城首富,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的产业。”
几人走在酒店大厅,立刻被头顶上方华美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顶吸引。李舜记得一本小说描绘过这里:从早到晚,不同时间的光线,随着玻璃天顶倾泻在酒店内。变幻出不同的光彩,让人心醉神迷。
看来所言非虚,李舜也不由的暗自点头。环顾四周,到处都可以找到ArtDeco风格的踪影。
这种装饰艺术风格,来自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最大的特征是充满圆圈和线条,几何形状非常多。李舜也很喜欢这种的风格,自然不吝向大家介绍起来。
陈光宗对这一块,也很内行。连连点头:“ArtDeco风格的建筑,在纽约到时有不少。”这次,连李舜也不得不点头赞同:“是的。这种艺术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首推纽约,其次就是申城。”
指着大堂顶上,那些由金属框架与半透明玻璃制成的八角形大吊灯。李舜开始给陈菲儿介绍起来:“菲儿,这里经不经典?港岛很多片子的取景地可都是这里。”
这个话题让陈菲儿很感兴趣,赶忙问道:“都是什么电影,在这里取景地?”
踏准风口成巨富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