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买的没有卖的精,抄作业(1 / 2)

“毕爱卿,你这摇头是什么意思?”

听着皇帝的问话,毕自严低声道:“臣摇头是因为这群商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

“怎么说?”

毕自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思索了几息:“陛下,臣刚刚听了几嘴,众商人算的是十四个月才能彻底回本,

但户部和工业研究院的推测平均是三年,至少最近三年内是这样。”

听着毕自严的回应,崇祯点了点头,这个事儿户部和工业研究院给他上了奏疏,他是知道这事儿的。

富商们计算方式没有错,但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以稀为贵、量多价贱的因素。

例如刚刚富商们举例的粮食,假设北京地区需要的粮食可能需要千艘遮天船连续不停的运输,可现在只需要一百五十艘蒸汽机商船就足够了。

若是还是千艘蒸汽机船运送,那么势必会造成北京地区粮食积压,还会卖那么贵吗?

如果商人想赚银子,那就必须减少粮食的输送,如此一来就减少了运输次数,赚到的银子自然就少了。

还有以前船慢些、水手多些,但这些水手要负责搬运货物的,现在水手少了,搬运货物都得请人,还有刚刚的计算是南京码头到北京,但不是所有的商队都能这样。

诸如庐州的货物,得先经过马车运到太平府的丹阳长江码头,然后顺流之下到海上,这中间快则四五天,慢则七八天的时间。

这还是靠近长江水道的,离得再远一些的府城呢?时间会耗费的更长。

所以说,刚刚商人的计算那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在十四个月彻底的回本。

排除这些外,还要最主要的百姓手中有没有银子,现在西北大旱在蔓延,未来可能还需要几年,百姓都吃不饱,哪里有银子购买其他的货物?

总的来说,如今的蛋糕就这么大,想要赚到更多的银子,就得另想办法。

一是大明人口增加,如此便能增加各种物资的消耗,二是百姓手中有银子,如此也能增加消耗。

大明如今的情况比十年前的情况要好上太多,还地于民和吏治澄清后,部分百姓手中或许有些许的银子存留。

但他们依旧不敢乱花银子,去买一些平时都不敢买的东西,要预留着突发状况,诸如生病、天灾等等。

甚至说他们依旧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还都是稀粥。

两条路,前者要取决于后者,没银子生了拿什么去养活?

所以说,让百姓富有才是正道,才是当务之急。

太仓库现在差不多有一亿两银子,扶桑那边虽然还没有汇总出来,但三千万两问题不大,总得来看差不多有一亿三四千万两,还有价值近一亿两的古玩字画、皮毛药材等等。

全部算下来,朝廷是不缺银子的,可问题是百姓手中没有银子,难道朝廷要给百姓发银子吗?

大明如今有近两亿百姓,太仓库的现银每人才能发六七钱银子,能够干啥?

即便是每人能发个几两十几两,也都是杯水车薪,且会让百姓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银子流通起来,一两银子放在库房那就只值一两银子,可若是流通起来,只要流通速度够快,那么就数以百万两计。

这一刻,崇祯想到了后世的改革开放,那数十年的改革让整个华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

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同,虽然还有还有很多操蛋、龌龊的事情,但可以说华夏是全世界最幸福和安全的国度。

“改革开放有啥来着?”

“经济特区呢?有一位老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