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时代必看的书,相互考记忆力,看谁最先背下来,可以活学活用。大段大段背诵,然后相互考,一个字不能错,一个断句不能错。
许大茂淘到了一台老款放映机和十几部老电影胶片,这下许大茂有事做了,淘电影胶片成了经常去黑市必须,数量也在慢慢增长。当然,藏起来是必须的,时不时拿出来再家里遮挡严密后看一看。甚至以前进口的默片喜剧都让他找到了十几部。
京城还是有潜力的。胶片这种东西,除了真正的喜欢,真就没有人不会拿出来换钱的。从最初的十几部,到最终收不到。许大茂收藏了一百多部接近两百部,老旧电影胶片。未来很多有可能只有他手里有了。
他是有选择的,最多的都是国内拍摄的,或者国外拍摄的国内纪录片。那种进口的只有一些存量少的他才买下来,剪掉太多的,肯定不要。
具体什么是珍贵影像,许大茂觉得都是珍贵的。
外面如何刮风下雨,暂时也影响不到他这里。好好过日子,好好生活,才是他们需要的。
飘雪落大地,距离过年越来越近。该准备的年货必须准备,窗花剪纸只能在家中贴贴。甚至大门的对联,许大茂都斟酌了很久,才动笔写贴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厨房里炒菜,饭厅里父子两个摆碗筷。
"爸。住几天再回去吧。后天妹妹也过来。厢房里面已经收拾好了。"
"嗯。住几天回去。大院里老易吆喝一起过大年,我告诉他不用带我们的,我们来你这里过年。"
"往年有过两次。每次都败兴解散。不知道这次是不是一样。跨院那位如何了?"
"还能怎样?那个什么秋叶的家庭成分不好。老两口下乡了。因为结婚可以带走妹妹,算是救了两姐妹。不过那个妹妹有点跳脱,那不是个省心的。"
"各有各的命运,改不了的。"
"你搬出来是对的,整个大院里人只看到了大院这点事。根本不知道他们与外面人不一样。"
思怡端菜过来。"要不爸妈您老两口过来跟我们住吧。是不当家的?"
"可以有,爸妈你们两口子搬过来,远离大院吧。"
许父还真的认真考虑一会:"暂时不了,等你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我俩过来给你们看孩子。等我们退休了,老了再过来。你们年轻先自己过日子。"
许母也同意,暂时这样定下了。
大年二十八,许父许母就过来了。在大院里说是去儿子那,具体儿子在那没说,家里吃喝用都带过来了,说是怕家里有小偷进入。
包豆包蒸馒头,许大茂家里各种肉类,鱼都有,独门独院不用怕邻居来打秋风。
一家人开开心的,许父尤其满意。他也是半生浪荡子。如今儿子出息了,自己晚年可见的幸福,索性每天出门去给很多朋友拜年。许母在家张罗一日三餐。
过了年厂里有个电影任务,战争片,大多数人抽调过去。小透明许大茂坚守。
过了年每天都得去厂里看看,有没有事,没事下班,有事处理。
厂里只要长得周正的都去参演了,许大茂?还是算了吧。
于是早起上班,中午下班成了日常。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导演组需要有人坚守。他义不容辞。
混日子嘛,不磕碜。
每天上班时间也在加长,因为他要有很多玉简看。记下来都是自己的知识,以后用不用得上不说,你得懂不是。
他也在反思一件事,最近的世界他有点高调了。做好无名路人才是根本,做多了错就多,如今未来资源足够,只要不是需要的道具能不出挑就不出挑。害死这事不能做。降低评价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