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定下的规矩。
如今我大明早已经根基稳固,朕以为可以择机开海,效仿前宋用海贸赚取大量金银补贴户部。”
朱由校直接将这个话题抛了出来。
“臣等无异议!”
众朝臣齐声说道,一听就是朱由校在通知他们,哪里是询问他们啊。
不过听完朱由校的解释,所有人都觉得朱由校说的对。
最主要的是东林党派那些维护沿海走私世家的大臣现在已经全部被抓。
没有人为那些沿海世家当保护伞了,毕竟开海就意味着要收海关税,这可是在世家的心窝里挖血啊,他们挣的每一分钱都不想给朝廷。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大明皇帝想开海 到时候总会遇到很多大臣阻挠,他们的利益会受损啊!
“那开海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朕解决了沿海倭寇、福建广东海寇,到时候再择机开海。
要开海就要尽量保证我大明的商人免遭人为祸害。”
朱由校现在的想法就是,终于腾出手了,可以让锦衣卫抓福建广东走私世家了,怎么也要消灭一半再说。
“陛下圣明!”
“最后一个议题,现在朝堂空缺出来大量的官职,内阁要大胆提拔新人。
择中选优,先把下面官员提拔上来,等干不好到时候再去职。
只要诸位行得正走的直,推荐上来的官员以后被查出来是个贪官,朕也绝不会牵连诸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整个朝堂立志革新,诸位步子可以稍微迈的大一点。”
“臣等遵旨!”
“诸位也都看到了,此次赈灾银一案,牵扯出来近万官员,朕以为是我大明的科举制度不够完善。
朕欲对科举制度进行革新,摒弃孔圣人儒家那一套。”
朱由校故意抛出孔家先试探一下朝臣的反应。
“陛下万万不可,陛下如果摒弃儒学,会遭受到天下学子反噬,长此以往对朝廷不利。”
这次温体仁第一个站了出来。
“臣等附议!”
十几个朝臣站出来说道。
前面的事情大家都能接受,这要是放弃儒学,他们这些人全部会被贴上旧派的标签,一旦等新学的人慢慢爬上来,势必会形成党争。
“诸位听朕解释,科举兴起于隋,隋炀帝本意是想给寒门学子入仕的机会。
可惜自李唐时期,科举就变成世家门阀把控朝堂的工具。
哪怕黄巢杀尽了李唐世家门阀,前宋到我大明,又兴起了新的世家门阀。
而我大明亦如此!
就拿东林党来说,打着东林书院的旗号,笼络寒门学习,将寒门学子拉上他们的阵营,进入朝堂后所有的利益都紧紧绑在一起。
那些苦读数十载的寒门学子,要么向他们屈服,要么入朝后也得不到重用。
说白了现在朝堂上的党派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世家门阀罢了,他们的背后都是大量的乡绅豪绅。
这些都是儒学带来的弊端。
诸位都推崇儒学,结果儒学屹立千年,王朝倒了一个又一个。
这些都说明儒学有很大的弊端。
难不成诸位希望大明某一天也被替代?”
“臣等不敢!”
朱由校的话直接戳了众人肺管子上。
“就拿王徵来说,为了入朝考科举,考到52岁才考中进士。
人一生活过一甲子已经甚幸,52岁考中进士,能为朝廷效力的机会还有几年?
前面的数十年都被困在儒学中,虚度光阴。
是王徵能力不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