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抽丝剥茧(2 / 3)

件简陋,这才一下失控,但是县城在这方面的条件相对有保障,情况便能在控制中。只是转为重症的病人依然十分凶险,目前死亡的人中,大部分是早期感染的僰人村民,县城中的感染者症状大多比较轻微。

“大多数的疫病都有这样类似的共性,所以自古以来,穷困、偏僻和混乱的地方才更容易发生疫病。”苗姑十分认同本地医者的观点,不过她还有需要补充的,“隔离区绝对不能有家禽和家畜养殖,死亡病人的尸体和在治疗的病人的呕吐或排泄物都必须严格管理和销毁,不可再成为新的污染源。”

虽然或许会有些残忍,但是苗姑表示,因为疫病死亡的病人不可土葬,而必须火葬,在处理尸体的过程中也必须格外小心,只是家属的安抚和舆情方面就要衙门多多用心了。

“隔离区不能有家禽家畜?”其他的都好懂,郑柏言在这件事上是非常尊重医者的,只要是对防疫和治疗有益,他都如数照办,但是这一点之前并没有医者向衙门强调,“苗娘子的意思是,这个病牲畜也会被感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相信刺史也听过几百年前的大瘟疫,致使当时的人口锐减,那场瘟疫前后持续了五十年,最后被证实其源头就是大型家畜。”苗姑这么说是因为她知道郑柏言是武将出身,他不会不知道那场瘟疫正是与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灾难,“所以我们之前收到飞鸽传书后,把信鸽也处理了。”

“原来如此。”郑柏言点头,神色也不免凝重起来,“当时有留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那是群雄混战、动乱不堪的年代,民生凋敝、局势不稳,不能与我朝如今的状况相提并论。”

郑柏言能在这种时候还有这样的底气和自信,也是因为如今这太平的天下,有他本人当年征战沙场的一份功劳。

季熠浅笑道,几百年过去了,要是他们如今拿着当年医圣留下的医书,还有当世神医的诊病方案,以现有的条件还打不赢这场仗,可就太给先人看笑话了。

相互打气的话是要说的,季熠平时不擅长说这些场面话,但当着郑柏言的面,不爱说也总要说几句,只不过郑柏言虽然当了这么几年刺史,对这样的场面依然没法得心应手,尤其是当下这种情势下,所以季熠说完后,他竟是没顾上去接话。

大堂中突兀地出现了片刻沉默,每个人都仿佛有着自己的心事,并且没有打算要说出来与人分享。

前一晚季熠估计的那场雨倒是在天黑下来时如约而至。官驿并没有打算接待别的客人,所以出来了两个伙计把大门和对着风口的几扇窗户关上了。门外的风雨声立刻就小了很多,愈发衬得这大堂里寂静得有些苍凉。

“老师,让陇右军进隔离区行吗?”

季熠还不知道这次悦知风调来了多少人,担心军队进县城内会惊扰到城中百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过隔离区倒是有很多事急需人手去帮忙。

“先调一半人分别进驻两个隔离区吧。”悦知风也有别的打算,他调陇右军过来本就不是单单来送些物资的,“城中秩序也还需要人维持,得做两手准备。”

季熠又看了看悦知风,欲言又止地“嗯”了一声。

“嗯什么?”悦知风可太知道这个自己养大的孩子这种表情是在想什么,真要是觉得不合适,他也不是这个反应,这就是故意在等他问,“有什么就说。”

“这个规模的疫情,得报京中请太医院驰援了。”季熠捡到了机会,立刻把预备好的说辞一口气全说了,“就算不让京城的太医过来,也要调附近各道、州医署的医者过来,不然本地这些大夫也要支持不住了。”

疫区和战场无异,医者就是疫区冲在最前面的战士,作为指挥官,不能让他们打一场没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