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谏言书,荀虞的过往(2 / 3)

.....

等到的不是赏识,反而是一顿惨烈的教训。

许伯侯以荀虞谏言书中说昌国朝廷仁义不施,百姓麻木的情况进行了强烈批评。

认为荀虞妖言惑众,收了国外的钱,前来昌国造谣生事。

但念在他年轻,且自古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只是将他驱赶出昌国,且永不得再次踏足昌国。

这件事成了荀虞早年最难忘的经历。

他后来才想明白。

谎言不伤人,但真相,尤其是揭露真相的人,往往是高层权贵最无法忍受的人。

此事之后,彻底打消了荀虞混迹官场的心思。

他返回炎国后,混迹夏都。

不久后,在夏都结识杨家父女,也就有了后来酒肆掌柜的荀虞。

荀虞最后一次踏足昌国是在七年前。

那也是昌国最后存在世界的一天。

此后,昌国国灭。

昌国国君被迁到了炎国东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封邑。

荀虞回想着那段往事,颤抖着手轻轻抚摸木简,感叹道:“当年我将它弃之如履,不曾想到竟然在您手里。”

张良平和笑道:“这谏言书写得极好。”

“民为本,君为轻,施仁政,讲仁义。”

这谏言书便是天庭关注荀虞的原因。

当年荀虞谏言一事在昌国闹得极大,甚至引起了昌国朝廷的议论。

最初看到谏言书时,昌国国君想要将荀虞直接拉出去砍了。

什么叫我昌国仁义不施。

寡人有那么差吗?

可恶。

这刁民肯定是外国派来的细作。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这事被昌国大臣劝阻。

大臣道:“天下从未听闻因劝谏问罪的君王。”

“您若这般行事,天下才学之士还敢来投靠昌国吗?”

因为群臣反对,昌国国君这才作罢,只是将荀虞驱赶出国。

天庭了解到始末后,就此关注荀虞。

荀虞感叹道:“您从那时候就在关注某?”

他一时间,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当年自己才多大的年纪。

不到二十。

而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

三十多年啊。

想到自己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引起得道高人的关注,却丝毫不知,荀虞不禁感觉有些微妙。

短暂的沉默后,荀虞吐了口气,彻底平静下来。

他目光微凝,看向张良,正色道:“您这时候再次出现,不知有何吩咐?”

“哦,你这么自信,我们找你有事?”,文曲星君笑呵呵地盯着荀虞的眼睛,似笑非笑地问道。

荀虞笑道:“仙长二十年前点化某,从此杳无音讯。而今若非有事,岂会出现?”

说罢,荀虞神情肃穆,郑重道:“仙长若是有事,尽管开口。”

“点化之恩无以回报,只要两位所托之事不违背道义,不有违炎国,某绝无推托之词。”

文曲星君闻言,微笑颔首。

好,不愧是帝君赏识之人。

文曲星君暗暗赞叹,笑道:“你倒是聪明。”

“不过我们所托之事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祁王。”

“祁王,当今天子!”,荀虞有些诧异,还有些错愕。

“祁国王室的先祖与我家公子有旧,如今祁王室落难,但我家公子不方便亲自出手。”

“祁王的使者即将抵达夏都,还请相国帮衬一二。”

荀虞闻言,更加诧异。

与祁国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