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再次扩编(2 / 3)

力 42

骑兵:B 步兵:B 水军:B 兵器:B

哪怕如今梁山人才济济,石宝和司行方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关于他们两个的安排,王烨也是大概有个谋划,司行方是到跳荡军中,作为跳荡军中没有个能抗能打的补充。

至于鲍旭,不能说不能打,实际上李逵、鲍旭、项充、李衮,那是小兵杀手,面对普通步兵,杀伤力很强。

这里就要强调一个概念了,就是关于战场争雄和江湖厮杀的区别。

这中间的差别很大,战场上需要的不是你的武艺多好,枪花抖的多花哨,或者说弹劲是不是到位,更多的就是拼力气大、反应快,甲胄结实。

不是说武艺没用,而是未必有用。

尤其说面对军阵的时候,千军万马冲过来的时候,什么武艺都不好使。

就是王烨这种BUG级存在,面对组成军阵的陷阵营,一样是没有太多办法的。

而有些人的武艺或许不适合斗将,但是非常适合冲阵,比如縻貹、袁朗。

当然真的绝顶的高手,自然是身体素质和武艺双A的,冲阵斗将都厉害,比如杜老大、卢俊义、史文恭这些

当然除了极个别的人,比如金剑先生李助。

扯远了,只说新头领的安排,实际也是和王烨的下一步军队整编规划放在一起的。

宗泽说的很中肯,军队才是王烨立足的根本啊,所以在梁山治下百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自然就产生了再一次的军队扩编,实际上在高丽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这个扩编就一直在慢慢做。

继续阅读!

这次扩编也比较简单,更重要的实际是军饷福利确认的整编。

首先是驻守梁山的右军扩张到三团,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五军加在一起就是15团,然后就是近卫军团扩张到2个团,天辉军团扩编的4个团,合计也就是一共21个标准步兵团。

每团还是标准的四千人,然后常备一千辅兵,可以理解成五千人一团,比大宋朝廷的军编制稍大,和一些不常设的常备将差不多。

五千人的规模足够执行战略要地的驻守,或者做会战决战中的主力或者两翼任务。

甚至一般情况下,也足够发动一场战役。

只是步兵的话,当然也有些欠缺,如今梁山马多,各团的骑兵团四百骑到五百骑都是实际配备到位的,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然后就是警备营或者说都指挥使亲卫营,人数不等,大体正卒满编四千。

然后就是水军和各处守军,人数很多,总得也有六七万,预备役三万,只是把这些梳理一下,没有大的调整,就发现人数本来早就是朝着二十万规模去了。

只是各处守军还有预备役的饷银一直都低了一些,而这次是一块做了细微的调整。

按照萧嘉穗和万俟卨重新调整计算的。

五军正卒有八万余,算上都头、队将这些基层的小将官,人均一年花费是三十八贯;

五军辅兵的差些,但是两万余辅兵人均花费也有二十二贯,这种四比一的配比自然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

所以一旦发生战事,便会按照一团一千预备役加两千民夫的标准进行补充。

也就是一团的人数实际上已经逼近万人,这种规模,对指挥团的都指挥使的能力要求就真的很高了。

海军、水军总人数在三万多些,其中海军第二团的人数很多,有近万人,但是这部分有一些是在南洋驻扎的,军饷直接从南洋截留,只是还是要发一部分。

海军的人均花费比步兵正卒还多一些,大概在二十九贯。

再然后就是预备役,常备预备役只保留三万,一年预备役,要么转入正卒或者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