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开始渐渐达到财富过万,为陶朱公,这次散财以救子。
范蠡面对财物犹如身外之物,取之有道,散之不惜。
范蠡本为楚国人,从小家贫,却喜好读书,有一身好学识和伟大的抱负,却苦于投靠无门便投奔越国勾践手下。勾践为越王,与吴国征战,广纳贤士,但为人狂傲,范蠡认为其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勾践会有会稽之辱,一是因为其傲慢轻敌,二是不采纳范蠡等人的建议,方有丧国之辱。后听从范蠡建议,忍辱向吴国求和,则自己成为人质入吴国为仆,卧薪尝胆。而范蠡则同勾践一同入吴,在勾践身边一同吃苦,也为后来的复国出谋策划。
吴王夫差看中范蠡的才能还曾劝说他投靠吴国,但范蠡并不为之动摇。且说勾践被俘,越国各方面均落得残暴不堪,遂范蠡提出要发展农业,鼓励农耕,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力量,稳定民心,而这一切又要做的很谨慎不能被吴王发觉。于是范蠡在建城的时候以一大一小迷惑吴王,还进献各种夫差喜欢的东西讨他欢心,以此转移注意力,还献上美人西施消磨他的斗志。
继续阅读
于是经过数十年的准备,待越王复国时机到来,成功灭了吴国,洗刷会稽之辱,最终成为一方霸王。此时大家都在庆祝复国之乐,但唯独越王勾践脸色沉重,范蠡深知勾践刚愎自用的品性,对勾践来说,大臣功高盖主,范蠡等人迟早会被处死。遂向勾践辞官,勾践假意分国挽留,还以其家人相挟,范蠡连夜带着家人逃离越国,还留信一封信给文种,望其早日逃脱,但文种未听,最终被勾践处死。
范蠡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各方面均有涉猎,是一个难得的多才之子。他的一生跌宕多姿,在立功时辞官,在重农轻商时弃官从商,凭借自己非凡能力和艰苦奋斗闻名天下。
范蠡为人熟知的便是“三聚三散”、“三致千金”之事,而关于范蠡迁徙的原因均是为了保身,且两次均改了名字,且说范蠡改的名字均有含义。越王勾践五年,吴王赦免勾践,范蠡得以随勾践回国,在路过苎萝村的时候,范蠡第一次见到西施,顿时惊为天人。
不久,勾践采纳文种提出的灭吴七术,其中第三术就是“美人计”,送美女给吴王夫差,来迷惑夫差心志。勾践把选拔美女的活儿交给了范蠡。
范蠡接到命令后,当即前往全国各地查访美女,最终在苎萝村再次见到了西施。范蠡告诉西施此次来苎萝村是奉大王之命征召你和郑旦去吴国实施美人计的。
西施听了之后很平静地答道:“国家不是君王一个人的,而是大伙儿的,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每个人都应该替君王分忧解难。我虽不能像范将军那样做个大英雄,但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弱女子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不计个人荣辱,甘赴吴国为国效力。”范蠡听了很是感动。随后停留数日让西施与家人做最后的告别,暂时的相处让其心境又起了变化:不应该用善良无辜的生命去换取血腥累累的成功。面对天真无邪的西施,他一度想过放弃,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动摇。范蠡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次短暂的邂逅,让两人对彼此都有了好感。
随后,西施和郑旦来到了会稽城,在王宫旁边的一座小土城安顿了下来,这里有专业的老师教授歌舞。等到歌舞学完之后,又由范蠡来教吴语。学吴语期间,西施为了能与范蠡多些相处的日子,说吴语故意说得磕磕绊绊。
等到赴吴之期临近,范蠡被越王勾践催促,西施这才表明心迹:“从你来教我吴语的时候,我就知道去吴国的日子不远了。之所以拖延,是想多增加一些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害怕,将来到了吴国,有无边无际的寂寞岁月,怕自己熬不下去,所以希望,尽量给自己多留一份美好的记忆,可以帮自己从这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