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瞬息万变的局势(4 / 5)

逢战事,军纪早已沦为一纸空文,士兵们疏于操练,士气低落,仿佛遗忘了身为战士的使命与荣耀。此情此景,对于刚刚接管大军、志在重振旗鼓的大王子李德而言,无疑是一块亟待雕琢的璞玉,也是一块检验他领导力的试金石。他深知,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扭转乾坤,首先必须整顿军纪,树立威信,而朱大彪的出现,仿佛是上天特意为他送来的一个“祭旗”之物。

连夜的审讯,如同揭开了一层层腐烂的纱布,露出了隐藏在暗处的惊人真相。朱大彪的供述,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了军营中的重重黑幕。他承认,自己不仅私通敌国,走私铁器给大夜国以增强其军力,更是在军中大肆进行腐败活动,将本应用于装备军队的精良武器和粮食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甚至私吞军饷,中饱私囊。这些罪行,每一件都足以令人发指,每一桩都足以动摇军心,影响战局。

李德听着这些供述,脸色愈发阴沉,他的一贯好脾气在此刻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遏制的愤怒与失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家族中竟会出现如此败类,不仅背叛了国家,更是亲手将无数将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古叶城的陷落,那一幕幕悲壮的画面,如今在李德脑海中清晰浮现,他意识到,那不仅仅是敌人强大的缘故,更有这些内部蛀虫在暗中作祟,他们用伪劣的军甲和刀剑,用克扣的粮草,直接导致了前军不必要的减员,让无数英勇的战士白白牺牲。

愤怒之余,李德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明白,要挽回战局,不仅要对外作战勇猛,更要对内清除腐败,整肃军纪。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要以朱大彪为鉴,向全军展示他的决心与手腕,让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谁,只要触碰了底线,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随着朱大彪事件的曝光,其背后的腐败与背叛之网错综复杂,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出了大王子李德的预料。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清理门户,更怕操之过急会动摇军心,影响即将展开的战事。于是,李德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将此事上报给父王李景,让更有威望和决断力的国君来主持大局。

夜幕降临,李德提笔疾书,一封密函详述了朱大彪的罪行以及边境军纪的严峻现状,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决心。随后,他命人八百里加急,将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送往大名城,期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父王的指示与支持。

在等待父王回音的同时,李德并未闲着。他深知,稳定军心、提振士气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于是,在三军阵前,他亲自上阵,重述军纪,严明赏罚,并当众宣布了对朱大彪的处决决定。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所有将士的一次震撼教育,当他们看到连皇亲国戚都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时,心中那份对正义的渴望与对胜利的信心被彻底点燃。一时间,大军气势如虹,士气高涨,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对于那些曾经犯下错误的将领们,李德并未一概而论,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他私下召集他们,语重心长地敲打了一番,既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与危害,又给出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他暗示,只要他们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那么过去的错误可以既往不咎。这番话,无疑给这些将领们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长舒一口气,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继续阅读

自此以后,边境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领们纷纷严整军纪,约束属下,力求在战场上展现出最佳的状态。士兵们则更加努力地训练,誓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与勇气。整个军营,从上到下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至少在士气上,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那场对朱大彪的公开处决,以及大王子李德那番振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