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南巡(2 / 2)

李和说,“可以举个例子吗?”。

“比如‘物理’这个词汇”,学生振振有词的说道。

李和笑笑,这个误解太大了,“我是学物理的。这个词肯定不是出自日本的。而是最早出自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跟日本人是一毛钱关系的”。

学生面色有点窘,李和摆手让他坐下,“这个误解很多人都有,事实上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从中国引入了对西方词汇的汉语翻译。有个疑问就是日本人为何会用汉字去翻译新词汇?难道是日本群众致力于汉文化的发展壮大,每次顺便帮助我国搞些翻译工作?中国的洋务运动要远早于日本维新,我们有像京师同文馆这样的专门翻译机构,日本就没有。虽然晚清很落后,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却有庞大的知识科举阶层。提到科举大家会想到顽固儒生,可也是首先是这个阶层的一些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

洋务运动时期,有许多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

林林总总的各地各省都有翻译机构。

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

日本的引入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信了。

包括现在还有许多人一直以为这些词汇是日文翻译,天朝借用,万万没想到是天朝翻译,日本借用!

其实日语翻译是惨不忍睹的,悲催的雅蠛蝶永远不会被赋予汉语的灵魂,最终于的命运可想…

这就是所谓的出口转内销吧,或者是叫墙内开花墙外香。

上完选修课,李和一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扎海生又过来蹭饭,颈上系一条丝绸花领带,身上着一件格子西装,灰色法兰绒裤子,俨然一付知识分子的形象,年纪很轻,却有着严肃持重的神态。

李和拽拽扎海生的领带,笑着道,“打错了,宽端再绕一圈,从颈圈下方往上穿出,领带的最宽点应位于腰带处”。

扎海生自己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我还特意找人教的呢”。

李和索性直接帮他打了,“不会打领带,还穿这么骚包干嘛”。

扎海生说,“我们今天接待外宾,所以就这么穿了,接待完了我就直接来你这了,也没来得及换”。

李和看着扎海生意气风发,明显是不错,也就没多问工作的事情,只是问道,“李科呢,你没去找他?”。

“开会呢,我们俩吃吧,今天我请你”。

“发工资了?”,李和知道这小子通常口袋装不了几块钱。

“发了,今天吃啥我都请”,扎海生豪气的说道。

李和也没客气,吃回本再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