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错。”杨锐嘿嘿的笑了出来。
……
第二天。
范伦丁也发出类似的惊呼声:“中国人真要富起来了。”
阿诺德亦是沉着脸道:“54分,的确是个要富起来的分数。”
他们做的是临床候选药物评估,就是评估一种药物有大的几率通过临床实验。
通过几率高的药物,才会进入临床候选,继而才有机会进行临床试验。
与普通人的直觉所不同的是,那些治疗疾病或许很有效果的药物,在临床候选药物评估中的优势并不强,原因很简单,好药很多,你要能通过审查才是赚钱的药物,不能通过的,不过是一抹彩虹罢了。
任何药物,在临床候选药物的评估中得到高分,都意味着大有前景了,像是捷利康和辉瑞这样的公司,最喜欢的就是收购动物实验阶段以后的药物。
他们会花费几千万上亿元购买一种药物,然后再花费两三倍的价格进行临床试验,一旦成功通过,就能一口气将之前的付出全部赚回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各国每年开发的原创药里面,有四分之三是在已有药物的靶点上开发的。
这样的原创药,虽然也是原创,但原创的程度并不高,但很安全。
它们是能够安全的获取利润的现金奶牛。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抗抑郁药ssris,fda已经批准了不少于7种产品,且每种都获得了1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
在任何制药公司中,“重磅炸弹”都是重要资本,以至于可遇而不可求,相比之下,以ssris的靶点为靶点,做一种原创药就简单的多了。
去铁酮又不同,因为杨锐留下来的最后七种活性物质效果良好,其评分都非常的高,这就让去铁酮通过临床试验的几率大大增加。
而只要能通过临床试验,正式上市,如何销售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按照捷利康的评估模式,通常30分以上的化合物,就能列入临床候选药物的名单了,40分以上基本排名前列,没有大的问题,是一定会进行临床试验的。
至于50分以上的药物,每年不见得有几个。
阿诺德也是算了又算,才确定去铁酮达到了54分的标准。
“这家伙申请的专利也太齐备了。”阿诺德不知是佩服还是恼怒。
如果有机可乘的,大型制药公司不介意通过抢注专利来洗劫小公司。
为了一款年销售额可能上亿,本身价值过十亿甚至百亿的药物,大型制药公司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弗兰奇亲自查的专利,道:“杨锐如今还为了pcr打官司呢,肯定很在意专利的问题。”
“一口气注册了中间体的专利,制备方法的专利,产品专利,还有晶体专利,还有非晶型专利,还有组合物专利!”阿诺德呲着牙道:“他也太缺乏安全感了,就不能给人多一点信任感。”
弗兰奇琢磨了半天“信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