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美国友人们(2 / 3)

教材出版的直接盈利少之又少。

反而是依托教材出版来赚钱的出版社,以及出版社关联的书店,能够赚到不菲的利润。

纽约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公司,是绝对保守的一派,也是最喜欢高价书的出版社之一,美国可没有物价局,一本书定价200美元还是2000美元,没有人管得着。

这种方案,其实是将利润集中给了出版社,而学者们为了出版书籍,往往缺少溢价能力。

只要能出就行,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

当然,那些常年再版的教材的利润依旧是非常丰厚的,每年出版一次,每次上万册的超级畅销书,对出版社来说,等于是每年上百万美元的固定收入,而且绝大多数的收入都能直接计入利润,非常舒服。

塞尔西和林登同时而来,也是奔着现金奶牛来的。

两人话不投机,互相攻击几句,就不再吭声了。

他们不说话,刘院长等人反而变的不安心了。

犹豫再三,刘院长道:“还是我去招呼吧,别杨锐还没来,就把老外给气走了。”

“一起过去吧,还有几分钟就一点了,派个人再去找找杨锐,让他赶紧过来。”

蔡教授话音刚落,就见杨锐从食堂另一边的侧门进来了。

“总算来了。”卢月萍忍不住道:“杨锐也真是的,自己的事情也一点都不上心,蔡教授,杨锐听你的,你得说说他。”

蔡教授无言以对,他也觉得杨锐来的太晚了。

会见外国友人,不说提前一个小时到场,提前一刻钟是最起码的吧。

“杨锐,要不要帮忙。”蔡教授还是决定主动上前,帮杨锐一把。他担心杨锐太不了解情况,以至于被外国人给蒙骗了。

自然的,蔡院士也是明白,外国友人某些时候亦会骗人的道理。

杨锐看到了蔡教授,笑了一下,准备说话,然后就看到了更多的教授们从后面拥过来。

杨锐有些发愣。

蔡教授抬抬下巴,向外国友人的方向示意一下,杨锐就差不多理解了。

“杨锐。”

&n。”

两名外国友人同时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我们来的晚了点。”刘院长代替杨锐向两名美国人道歉,引的两人又连忙说不客气。

“杨锐同学比较年轻,做事可能不太周到,两位请坐,请坐,哎呀,不好意思,本来应该请你们到大一点的地方的,没想到……”

“刘院长,没事儿。几句话的事。”杨锐显的很随意。

王永都忍不住拉住杨锐,小声用中文道:“你怎么还大大咧咧的,这事儿多大啊,别人争表现都来不及呢。”

在国外出版社出版书籍的确是很大的事,就84年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名誉,极其的难能可贵,即使全美一家出版社一年要出版上百种书籍,但能有一个中国人的出版物,也是非常稀罕的。

比起荣誉来说,美国教授可能看不上的数万美元的稿酬也是很大的一笔钱。

中国的教授在80年代得有多穷,许多家庭都是处于节衣缩食状态的,最明显的事例是,当福利分房的政策施行的时候,很多教授,一家四五口人住着小平房,在明明有好房子大房子,但只需要付几千元的情况下,竟然会付不起这笔钱,以至于无法分到房子。

卖煎饼的教授,卖茶叶蛋的教授,都是这个年代的新闻。

可以想象,如果在国外出版书籍是轻松的事,又怎么可能会有教授愿意去卖茶叶蛋,甚至觉得卖茶叶蛋的收入高。

哪怕是一千美元的版税,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了不起的,起码买一套福利房再配齐家电没有问题。

然而,在84年的大学里,不论去谁家串门,能配齐电视机冰箱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