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郭崇韬之死5树敌太多(1 / 2)

郭崇韬之死5树敌太多

前文分析过,李存勖之所以宠信宦官,就是要通过宦官来打压元老勋旧,从而巩固皇权。可以说“宦官路线”是李存勖不可告人的基本国策。而郭崇韬为了争权而与宦官势力为敌,互相排挤,从战略层面来说,郭崇韬必死无疑,他是逆势而动。

为了争夺权力,郭崇韬不仅得罪了宦官势力,还得罪了戏子势力。

比如说,李存勖入主汴州后,戏子周匝失而复得,周匝请求李存勖拿出两个刺史的官位来报答后梁戏子陈俊、储德源,李存勖一口答应。郭崇韬急忙劝谏,直到半年多以后,李存勖才兑现了当初的诺言,赐两位戏子刺史。

通过此事,戏子们对郭崇韬也是咬牙切齿。

客观的说,郭崇韬得罪戏子与得罪宦官不同,得罪宦官基本是有利益冲突,争权夺利而生隙,而得罪戏子则是出于良心与道德的约束。不能算作是郭崇韬的瑕疵。

但无论郭崇韬出于何种目的,其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深深得罪了李存勖宠爱的戏子势力。

除了李存勖最宠爱的两大势力——宦官和戏子,郭崇韬还把文官集团得罪了一个遍。

首先是排挤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

比如在攻入汴州时,枢密使郭崇韬随军而来,宰相豆卢革等都在魏州留守,所以李存勖便让郭崇韬暂时兼任宰相的工作。

过了大约半个月,宰相豆卢革才从魏州来到汴州。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郭崇韬的“宰相”身份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各项工作都在郭崇韬的牵头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豆卢革初来乍到,人生地疏,两眼一抹黑,只能当个摆设,只负责签字而已,一切“宰相”的工作仍由郭崇韬负责。

前文说过,宰相豆卢革、卢汝弼等本身就是不称职的政治花瓶,虽为宰相,却非常弱势。在强势的郭崇韬面前,“宰相”形同虚设,实权被郭崇韬一人把持。

再比如在推翻后梁之后,有人说郭崇韬虽然劳苦功高,但毕竟出身寒微、不知中央朝廷之运作,建议李存勖任用在唐朝时就在中央朝廷做事的官员,一来可以当政治花瓶,二来也会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有人向李存勖推荐了唐朝尚书左丞薛延珪、太子少保李琪。

郭崇韬大为惶恐,于是抨击薛延珪肤浅,徒有虚名、华而不实,指责李琪心胸狭隘、阴险狡诈……随后,郭崇韬给出了自己中意的人选:“抬棺六臣”之赵光逢的弟弟——赵光胤。宰相豆卢革也推荐了韦岫的儿子韦说。

韦说性格内敛,低调谨慎;而郭崇韬自己推荐的这位赵光胤,性格轻浮,爱出风头。历史对这二位的评价并不高,婉转点儿也是德不配位、尸位素餐、占着人位儿不干人事儿……

这两人与宰相豆卢革一样,非常弱势,郭崇韬对他们颐指气使,他们只能唯唯听命,任由郭崇韬秉政。

架空宰相,说到底,也只是得罪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已。真正让郭崇韬得罪整个文官集团的,则是大规模裁员降薪运动。

李存勖因严重的财政赤字而有意缩减三公开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当然就是大裁员,美其名曰裁汰冗官冗员,而这个的棘手工作就交给郭崇韬来处理。

毫无疑问,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儿。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裁员、降职、降薪之后,满朝文武都对郭崇韬侧目。

在此期间,豆卢革、韦说曾私下对郭崇韬说:“郭子仪祖籍是代北人,后来才迁居华阴,您家世代居住在雁门,莫非您是郭子仪的后裔?”

其实这是豆卢革、韦说诚心恶心郭崇韬。乍听起来像是阿谀奉承,实际则是不带脏字地损他。

因为郭崇韬出身寒微,根本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更与郭子仪毫无关系,那时候代北、雁门地区是帝国北疆,地接北虏,相当于边远山区。真正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