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啊,那他们能同意?
是们,不是一个两个。
所以啊,要在科室里坐起来骨折的手法复位,显然是相当不现实的。除非周成能够拿到授权,或者就是蔡东凡及严骇涵比较开放,非常豁达地能对他开放权限!
但周成只是个住院医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唉!”周成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想得还是太多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自己虽然掌握了骨折手法复位的重新定义级别,但是其他人还没有,要真正实现推广,即便自己把标准做了出来,那也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了。
更何况,现有的骨折手术适应征,是经过了多年的临床经验累积的,自然不是过度医疗。
是当前形势下,根据现有的医疗水平,综合考虑下制定的骨折治疗指南。
毕竟不是每个医生,每个从业者,从一开始就是主任,每个医院都是魔都或者京都的那种顶级医院,自然不可能一刀切……
不过周成也考虑到了一个替代的方案,可以加速自己去提前把课题搞起来。
那就是开拓科室里的业务量,比如如果自己可以把小切口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给搞起来,那肯定有不少的病人慕名而来,到时候手术一多。
科室里的病人都塞不下了。
顺势而为地去做部分简单骨折的手法复位,那才是正道理。而且,小切口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也属于新领域,新术式,但它够打啊。
假如八医院掌握了这种术式的话,一下子就在这个领域走在了湘南大学几个附属医院的前面,那能吸引到的病人数量,可是不少的。
微创,小切口,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目前这个领域的进展并不深而已。
想明白这些,周成便明白了,自己还是要好好地开发一下现有的骨折模拟副本。
得详细地写一个方案。
明天和后天都是周末,科室里的事情并不多,得好好地规划和研究一下,到底该如何开局,才能够在小切口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取得一定的突破性进展。
回到家里,周成查了一下相关的文献,拥有熟练级别的医学英语技能,阅读文献已经不成问题了,除了少数的医学专用名词还需要用一下翻译,其他的读起来都颇为舒服。
查了一圈,也没有太多的收获,目前也就是胫骨平台方面,有相应的应用,但也是极少数的病例报道。
其他部位的骨折,当前还是沿用的是传统且保险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外科讲究的是视野,视野越宽阔,手术的过程就越流程,手术效果就越好。
稳中求进,是医学中必要的步骤。
……
ps: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