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平继续道:
“所以,这的确是一份密码本,却并非如我们想象中,去取诗中的字,而是取其音,日记中的四组数字,每一组,分别对应着一个字的音……四组数字,便是对应四个文字。”
余庆皱眉:“这个猜测……有根据吗?”
齐平说道:
“诗百篇与音韵集,这两本书,本来便贴着堆在店铺的柜台上,一前一后,如果我们没有将书籍搬回来,而是在现场分析。
一旦发现诗百篇中多出两首诗,目光很容易,便会看向下一本的音韵集,这就是书生留下的线索,代表两本书间的联系,而这两首诗的特征,也证明了这点。”
顿了顿,道:
“基于这个思路,两首诗,分别对应密码的一半,而日记中的数字,前一个对声母,后一个对韵母,就是顺理成章的猜测了。”
老胡质疑道:“那还有一个呢,一组数字有三个,最后那个代表啥?”
“音调!”齐平笃定道:
“回想一下,两篇日记,共计八组密码,每一组最后的一个数,都在一到四之间,原本我就觉得有些古怪,但之前并想到注音……
如今看来,这最后一个字,恰好对应着‘音调’,指代一到四声。”
啊这……大嗓门校尉哑口无言。
见众人还是有些怀疑的样子,齐平笑了笑,说:
“其实验证我这套说法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第一篇日记,核对一下即可。”
说着,他站起身,拿过来纸笔,在桌旁铺平,旋即,取出写有第一份日记,即,十月十号留下的数字。
又将红叶抄写的,十一号书生传递给她的情报放在一旁。
接着,齐平对照着两首诗,口中念道:“第一组数字,十六、十五、四……”
“在《采桑谣》中取第十六个字的声母,在《捕鱼歌》中取第十五个字的韵母,将其结合,定四声……”
齐平在纸上书写:“拼起来,可以是‘月’、‘跃’、‘阅’、‘越’……”
“第二组……十二、二十二、二……”
“拼起来,可以是‘国’字。”
“第三组……”
“第四组……”
当齐平运用这套规则,将四组数字取字完毕,并划去不成语句的字,最终只留下四个字:
越国公府。
霎时间,整个房间都静了。
众人盯着纸上这四个字,只觉心脏被锤了下,既有豁然开朗的喜悦,也有迷雾散去的惊悚。
“越国公府……”余庆从喉咙里滚出这个词,望向了红叶手抄的情报。
整份情报,最关键的四个字,恰好是“越国公府”。
实锤。
没必要再说一个字,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齐平的说法是正确的。
这就是书生编译密码的规则。
而齐平心中同样是一声叹息,他能想到这点,固然是因为“书生”留下了足够的线索。
但,能这么快反应过来,还是因为他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一条趣闻。
据说,当年大将戚继光,便发明过一种传递情报的方法,名为“反切密码”,利用的关键,便是注音的声韵……
与“书生”使用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戚继光甚至同样编写过诗词,作为密码本……只是与眼前这个不同。
记忆就是这样,没有思路时,很难记得,但有了线索,便很容易联想起。
这也是齐平感慨,“书生”做密谍浪费了的缘故,能发明出这种法子,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密码学专家。
收回思绪,齐平望向其余人,发现所有人眼神中都带着些火热。
眼下,他們已经掌握了破译的方法,那么,书生失踪前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