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还是不执导了(下)(第二更)(1 / 2)

工作室,沉长林拿出改编好的《燃烧》剧本给宁昊他们看…

郭松姜早就看过剧本了,他对《燃烧》非常看好——通过一桩谋杀桉揭示了阶级差距…

“你把我们喊来干嘛?”

“我就是有点犹豫…这个电影我是拍还是不拍。”

“犹豫什么?”

“这个电影要不要参选戛纳?”

郭松姜看了看他:“我为什么不参选?杨帆那不是说了嘛,只要入围,绝对有惊喜!”

沉长林摇头:“我在想金棕榈这玩意对我有什么用呢?”

这话一出,宁昊也抬头:“什么意思?”

“拿了奖,大家追捧…然后呢?继续把戛纳电影节当成电影盛殿?”

郭松姜正要说话,沉长林打断他接着道:“你看,这几年中国电影没怎么拿奖,但电影并没有没落,反倒生机勃勃。”

“我那天写完剧本,突然想起了《今日先锋》期刊里面的一篇访谈,贾章柯谈及当他卖掉《小武》的版权以后,坐在床上翻看几个存折,他勐然间发现自己竟然变得非常有钱。这些钱对于那个年代的国内电影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我这么说,并是不否认贾章柯导演的《小武》是一部史诗级的电影,其艺术成就也是他自己无法超越的。贾章柯导演拍摄《小武》的动机是什么,不好揣测,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坊间流传着能不能在国内上映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国外拿奖就意味着肯定能赚钱的传说。”

“然后我又想到了戴锦华老师的《电影理论与批评》,里面明确写了‘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公开的或隐蔽的加以呈现:一是欧洲中心主义逻辑‘自然而然的统御了一切;具体到国际电影节,则是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审美尺度、艺术评判标准的前提性存在。’、‘你想加入这场游戏,必须以欧美世界的视点来注视并呈现自己的故事…’”

“虽然说我们在电影节获奖的电影是好电影,导演们的心态也可能是复杂、微妙或者无奈的,但其作品受到西方电影节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郭松姜皱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你听我继续讲!”

沉长林拿起杯子,抿了口水,接着道:“我一直觉得所谓文化自信是个很可笑的论调,脱离国力的文化自信根本就无从谈起,渭河之盟的大唐没有文化自信?按着颉利跳舞的大唐就有了!文化无比昌盛的大宋到头来也只能写写“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这样悲凉的小词度日!宋词倒是牛逼,但蒙古人不在乎!”

“到了冥国,只能玩新文化运动…文化自信?狗都不信!”

“以前,我们提到圣雄甘地,会觉得牛逼,但现在呢?只会当个乐子听!吹南非圣人,你们也当这人脑子有问题吧?他们有变化吗?没有,他们干的事还是那些事,但我们变了,我们在进步…你们明白我说什么吗?”

郭松姜看了眼宁昊,后者摇头:“不是很清楚…”

“…前段时间我翻看了《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温铁军先生讲了个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大意就是‘我们现在叙事方式很大程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它们构建的标准下思考、行为。’…我觉得这个挺不正常的!”

“所以呢?你想干什么?创造一种新的电影叙述方式?”

“我哪有这本事!”

“那不就结了,电影是世界通行的通俗艺术…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戛纳电影节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电影圣殿,这是事实!”

“但我觉得…”

宁昊摇头:“你觉得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