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交换(3 / 4)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4043 字 2023-08-05

的一把手,权力较大,也比较自由,一般不设巡抚。

而总督,如陕甘总督,两广总督,则主要负责一省或者数省的军事,对于麾下的巡抚,布政使等官,不具有领导权,只能要求其配合。

两种总督在官衔上的区别很大。

边疆总督一般都加有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而内地总督则多加兵部侍郎,或者尚书衔。

将军府和总督府的区别在于,将军府下面有设布政使,学政等官,可以说是加强版的巡抚;而总督府是军政一把抓,只有六厅理政,属于佐贰官,权力更为集中。

将军可以应急指挥军队,镇压叛乱,对于底下的官员具有监察权,但没有任免权。

在独立上,则是总督府大于将军府大于总督。

财政上,则都是五五上缴,甚至因为赋税,还能三七开,较内地的自留更大些。

可以说,总督府才算是真切的封疆大吏。

不给权力不行,在没有电报电话的年代,如果事事请奏,黄花菜都凉了,专断之权是必不可少的。

故而,将军多用武将,总督则是文人。

接着,又商议起了对于北海之战的封赏。

作为主帅的陈东覆灭满清之奉京府,拿下北海,立下大功,足以晋封为公爵。

皇帝思量片刻,才道:“就为平国公吧!”

“食邑,就为五千户(年禄五千石、五千块)。”

国公的门槛就是五千石,最高万石。

陈东这灭国之功,到底还是有些虚,五千石就很适合了。

“至于东昌侯曾英,其千里迢迢保障后勤补给,功勋卓著,就晋为昌国公吧!”

这自然是没人敢有异议的。

毕竟是太子的老丈人,又戍边多年,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个国公并不过分。

旋即则又议论起来侯爵。

这场的晋封为侯爵的并不多,只有一个石柱伯马万年罢了。

盖因为这场战事准备时间过长,而结束的又太短,满清逃得飞快,基本上属于一战定乾坤。

能够支持两个公爵,基本上是各种恩眷人情了,不然的话一个都勉强。

“不愧是秦良玉老夫人的孙子,马万年不错,就晋为彰德侯吧,食邑四千户。”

接下来的伯、子、男,乃至于校尉们,都属于兵部进行核对,以防错漏罢了。

内阁进行监督,皇帝只要盖章就行了。

勋贵之中,伯爵才能让皇帝看一眼,侯爵才能记在心里,国公才会挂念。

讨论了些许国事,升官的升官,补缺的补缺,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四品以上的官员选拔,皇帝必须要过。

快一个时辰,其才结束。

罢了,皇帝也没宴请的他们,就各自散了。

回到文渊阁,仅仅是一个上午,通政使就使人送来了两大筐奏疏。

地方和中央,各色都有。

内阁中书们按照轻重缓急,以及阁老们各自分管的部门分类,不敢有丝毫的差错。

朱谋看着眼前堆成的小山,冷笑一声:“奏疏仍旧,只是故人改。”

言罢,他埋首其中。

而冯显宗三人回到文渊阁后,相继无言。

阎应元叹了口气,满脸无奈。

一路上,他几次三番的想要靠近朱首辅,则屡次被拒绝,很显然是友尽了。

“今日我虽未表态,但也没反对,留了一丝体面,何故如何?”

“若是无我,葵相啊,你是孤掌难鸣了。”

按照常理来,就算是他背叛了,也应当确认人一番,谁知这位朱首辅就不管不顾地给他划了道。

如今逼他靠近冯显宗。

利益交换罢了,我也不是你的下属啊!

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