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身后经过自己百般填充的世界地图中。
贝加尔湖,伏尔加河,黑海,乃至于哈萨克汗国,这里都是金帐汗国的旧地。
满清本就是女真与蒙人混合而成,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都来吸纳了蒙古。
这倒是一线生机。
“希望如此吧!”
朱谊汐轻笑道:“如果把满清和俄罗斯比起来,我倒宁愿是满清赢了。”
这般笑了笑,片刻后,冯显宗就来了。
作为次辅,冯显宗的年龄较轻,如今不过五十岁,曾经在洛阳投靠皇帝。
熬了那么多年,一步一个坎,终于抵达次辅的位置。
要知道,他不过是举人的身份,也只有在乱世才能如此扶摇直上吧!
“陛下——”
冯显宗端坐着,清瘦脸,儒气十足,大眼一看就像是个饱读诗书的儒生。
“坐!”
朱谊汐随口道。
“如今朝廷可有什么大事?”
冯显宗看着堆成山的奏疏未曾翻动,一时间恍然。
“微臣所见,大事是不久前,康国主李嗣上奏朝廷,欲亲自前来北京朝贡。”
“以臣之估计,这李嗣来意颇深。”
“哦?”
朱谊汐略显惊讶,他不动声色地道:“何来?”
“老臣估计,康国欲投献大明。”
冯显宗一句话,着实让石破天惊。
不待皇帝反应过来,他继续道:“老臣这几年来负责兵部,四川不断的上报康国消息。”
“这么多年以来,其国内的节度使一个个的愈发得桀骜,父子、兄弟自行相传,事后奏禀即可,已历两代。”
“其国都虽厚,但兵马却不及那些节度使,更何况还有外敌卫藏国。”
“哦?”
“卫藏国主身死,新主继位,对于失陷的旧地已然是虎视眈眈,此时的康国,已经是内忧外患了。”
朱谊一脑海里呈现出康国的印象。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秦藩宗女下嫁,从而生育出了世子罢了。
西康地区。
地穷人少,一条茶马古道是其命线。
其实,大明对于康国的控制极大。
那些节度使都与四川联姻,再加上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让整个康国完全依赖于大明。
一旦断道,康国立马就山穷水尽,只能去过那些穷困潦倒的高原生活了。
“内阁怎么看?”
冯显宗道:“首辅言语可行,康国其民毕竟是我大明子弟,一旦归附后,可以趁势收复卫藏国。”
“卫藏虽为内藩,实为外藩,朝贡虽勤快,但到底是蒙古人出身,天生就对朝廷不服,一直觊觎着青海西宁府。”
“只是……”
“只是如何?”朱谊汐不咸不淡道。
“只是我等以为,仅仅是北海之战,朝天的支出不亚于千万块,外加一些赏赐损失,两千万大抵不差。”
“如果再加上北海和科尔沁等地的镇抚,三千万是肯定的,朝廷没有余力来弄西南。”
冯显宗面色小心,但嘴边的话却格外大胆:“以臣等之见,只需要再等一两年,朝廷磨砺出适宜西南的高原精兵,到时候盈余较多,正好征发。”
这一番话说起来没毛病,但细细,一思,却大有文章。
前头引出来首辅,后头又说出了臣等。
联系上下文不难猜出,其他人都认为应该暂缓,而朱谋却要求尽快安排。
这就是内阁之间的冲突。
当表面上来看,根本就是一团和气,毫无冲突的样子。
话术,春秋笔法。
朱谊汐为帝多年,对此自然一清二楚。
他面色不变,对于朱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