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还要到处乱跑,指不定死在半路上,骨头都回不到家里呢!”
赵二虎怒道:“头发长见识短,参军的前程大的很呢!”
“老大不是读书的料,要是去军中的话,回来后就是乡长老爷呢!”
“就算不分在咱们县,也在隔壁县,咱家那时候可荣光了。”
听到这话,婆娘则犹豫了,她脑海里也在畅想着乡长老娘的风光。
到时候村里谁敢给老娘脸色看?
塘边洗衣裳,还不得把最大最亮的那块石板让给自己?
“今时不同以往了。”赵二虎感叹道:“如今当兵只有十五年,包吃住,干了好,回来还能当官,这谁不乐意?”
“再不济还能去县巡防营里吃食,饿不着,与咱们在土里刨食强多了。”
“那啥时候能当?”婆娘忍不住问道。
“我先说县里八月招人,然后去省里什么练兵,再发配到各府安排,到时候再问吧!”
一旁的大儿子听着这话,飞快地扒拉着粥,然后大声道:“爹,娘,我想当兵。”
“听说当兵能吃饱肚子,隔三差五的还有肉吃,比乡里的秀才还舒坦呢!”
“臭小子,你想当兵还得看人家收不收呢!”赵二虎拍了下其脑壳。
一家人被当兵事搅和着心绪不宁。
傍晚,趁着夜色,村里的男女老少就赶回了家。
刚用完饭,忽然村里派人挨家挨户的通知,今天晚上有皮影戏看。
晒谷场瞬间拥挤起来,家家户户带着小板凳坐着,眼巴巴的看着幕台搭起,幕布竖起。
前面那一排是村老们的位置,就算是村长也只能坐在第二排。
三个汉子坐定,一个敲锣,一个打鼓,另一个则吹着喇叭。
几个火把的照射下,两个小人就出现在村人的面前。
其小小的,不过一尺高,但雕画的仔细,栩栩如生。
忽然,锣鼓响起:
“呀呀呀,蒙元末年,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太祖皇帝诞在凤阳,那天满室红光,天上飘着七彩云,满天神佛若隐若现,一股异香直飘百里……”
皮影版的《大明英烈传》,在整个村中开始上演。
有人物,有配乐,还有声音,活灵活现,与戏台一般无二,惹得百姓们静声观看。
所有人都明白,这上演的是太祖皇帝的故事,而太祖皇帝就来自他们凤阳府,大明的中都。
这让他们与之荣焉,即使穷的当裤裆了,那也是骄傲。
第一场演了一个时辰,讲到了太祖入濠州,投奔郭子兴,几个说唱得累的够呛,而百姓们却还没过瘾。
纷纷要求加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