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爵越大,越难反抗。
例如,姜奎要卖地,由于是族居之地,其土地只能卖给姜氏一族,而不能卖给他人。
同样,大肆压价也不可能,有碍于名声。
所以在古代,被欺凌的基本上小门小户,或者族群势力小的。
宗族势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在战乱年代活下来。
说清了来意后,族老几人咳嗽了几声,就同意了他卖地的请求。
二十亩地,被一位家产不菲的族亲拿下。
因为人家的土地虽然没了,但在县城里有商铺,照样活得滋润。
故而,对于土地这种稀缺东西,自然是渴求至极。
河南虽然在崇祯年间死伤众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口再次充盈,土地自然都是有主的,就算是开荒也难了。
所以,二十亩地被算作六十块银圆卖出,算是实惠价。
而在市面上的正经地价,每亩也不过六七块银圆罢了。
六十块银圆,对其一家人来说,算是暴富了。
但姜大奎则毫无喜色。
一家人坐吃山空,这点钱两三年就能花完。
所以,必须要去齐国了。
临行前,姜大奎去当铺,买了几件旧衣裳给家人穿上,又买了几服药在身。
最后,他买了十斤小麦,做了许多馒头,一家人饱餐了一顿,余者作口粮。
“你们要来我们齐国?”
“一家五口,有男有女,很好,非常好。”
官吏大喜过望,直接登记造册。
后则有小吏带着,来到了一处处木屋。
虽然是临时搭建的,但却能挡风挡雨,比他们之前住的草棚强多了。
姜大奎见到了诚意,心里松了口气。
过了一个月时间,随着巡抚开动留贮,大量的钱粮输入,粮价安稳,被救济的灾民也安稳下来。
有门路的、家产丰盈的,自然就不会背井离乡,去往齐国。
所以在招纳一万人后,齐王府官吏只能结束,带着这群人直接坐船,从西向东抵达徐州。
然后通过运河,到达松江府。
这里是海关所在,也是大明第二府,极其富庶。
自然,这里有通往南洋的航船。
姜大奎一家见到繁华的松江府时,惊愕的下巴都合不拢。
宽阔的街道上,商铺云集,大量的商贩叫卖不停。
投目而望,丝绸、棉布、瓷器就这般随着地摆放在商铺中,几乎眨眼的功夫就会少上一些。
来往的行人,即使是贩夫走卒,穿着短衣,那也是面部饱满,脚踏布鞋,一看就是经常吃饱穿暖。
更别提了,那些身着布衣罗衫的读书人,公子哥们,更是兴致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