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众人肃立,眼眸之中满是激动和渴望。
虽然是纯正的汉话,但本地人却听得明白。
无它,在秦国,中上层阶级,包括秦王都用汉话,普通人为往上爬,自然要说汉话。
更别提,秦军几乎百分百效仿京营,随军学堂可是有的,教导汉话也主要任务。
同时普通的土著人在队正以下的什长、伍长任职时要求不高,但想爬上队正,那就必须会汉话,这是要求和门槛。
三年来的操训,军官们汉话都说的不错。
“将军,可是要北伐?”
“没错——”尤平蛮点点头道:“黎氏伪王窃居北地,郑氏窃权,大王天命所眷,又承皇帝之令,故而将要北伐至升龙,完成安南一统。”
此话一出,众将顿时兴高采烈起来。
虽然距离旱季结束只有两个多月了,但不要紧,他们都是本地人,雨季也能行军。
况且,安南并不大,顶多走十来天就能抵达升龙,打仗一个月就够了。
“即日起,取消所有休假,再发放一月饷钱下去。”
“军需官,你去大营领取物资,各队去领。”
一步步地安排,有条不紊。
京营自不必提,士气正旺。
作为主力部分,京营获得了勋爵中的一半爵位,队正都是男爵,子爵,可谓是大丰收。
这群人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战后作为禁卫军,保护秦王安危。
实际上,当他们被选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四月初,三万秦军渡过了灵河,突破了郑军的营寨和渡口,正式北伐,吸引其注意力。
同时,五千京营,以及五千秦军,在南海水师的护送下,暗地里向着红河三角洲进发,准备来一场突袭。
顺化城却对秦王万分拥戴。
赐姓令,减租减息令,均田令等颁布,让秦王的威望不断蹿升,甚至出现了只知秦王,不知安南之事。
人心所向,众志成城。
升龙的郑氏集团自然不甘示弱,常年的军事备战,如隋唐一般的府兵制,让其短时间内汇聚了数万大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兵马也在持续的增多。
而在宣光地区,武氏集团也不甘示弱,想要两军交战时蹭点便宜。
在高平,莫氏自然想要恢复自己的江山社稷,可谓是摩拳擦掌,心动不已。
秦国一出兵,整个安南都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