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熙平北伐(二十)(2 / 3)

,而在灭燕之前大王还有一件大事要做。”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薛赞哪里是附议到彦之,这根本就是自己有主意。

不过,对于薛赞口中徐宗文必须要做的大事,所有人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到底是何事可以与灭燕大计相提并论!

薛赞正了正衣冠,十分严肃的出列朝着徐宗文行了五拜三叩之礼,随后他手执朝笏郑重其事地朝着座上的徐宗文开了口:“臣,门下侍中薛赞代表门下省一百三十七名臣子请求大王允臣之所请,请大王取代晋室,开辟新朝,上应昊天之望,下顺万民之意……”

连绵细雨飘洒在宣室殿的屋檐和廊道,宁王徐宗文听完薛赞的劝进不发一言,百官在殿内也是悄悄观察徐宗文的脸色,一下子气氛凝重异常。

“薛赞,你可知你在说些什么?”徐宗文神色阴沉,眉头紧锁,过去许久方才开口问道。

薛赞仍旧跪在那里,他微微抬眼看去,没有刻意避开,而是正面迎着徐宗文的目光坚定心智回道:“臣劝大王不日登基,改朝换代,开辟新朝,以慰天下!”

薛赞此话一出,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如果方才的的话是薛赞一时失言,那么再一次重复的话,这就说明薛赞是铁了心的劝进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此时,百官之中不少人的心思已经开始活络起来,要是此事能成,这可就是从龙之功!一时间,所有人似乎都将伐燕大计抛之脑后了……

徐宗文没有说话,他缓缓起身,走下殿陛朝着殿门外走去。

雨声愈发清晰,滴打在窗棂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几息之后,百官也也随之来到殿门前。地上的积水映照着诸人的身影,浮显的有些扭曲与模糊。

徐宗文又是不置一词,众人不解其意,只能跟随在身后。

“请大王顺天应人,早即大位!”在薛赞首倡之后,尚书令裴卿也带头跪下请求徐宗文改朝换代。

裴卿之后,中书令郗俭、吏部尚书羊昙、工部尚书赵伦之、户部尚书沈叔任、礼部尚书谢汪以及新任御史大夫卞范之诸文武,除了远在建康的三司使郭裳,他们全都跪在檐下,不避风雨。

听着百官劝进声,徐宗文抬手掷于雨中,任由雨水滴落在掌心。“辅机,你等是将孤置于火上烤啊!”

听到徐宗文没有明确拒绝,裴卿就明白徐宗文是何心意了,心道看来此事可为,忙继续进谏道:“晋历世一十有四,践年百三十有四,四海困穷,王纲不立,中陆板震,夷狄猖獗,致虐中国,民五存一……”

“若非大王起于青萍,屡战屡胜,诛灭群暴,勘定南北,亡秦灭凉,驱燕伐代,保晋室社稷宗庙于兵燹,护庶民黔黎于水火,扶危拯溺,荡涤廓清,祖宗之基既湮,七庙之飨胥殄,若坠渊谷,未足斯譬!”

“臣闻皇天之命无常,惟归于德,大王天命在身,奋威神武,海内归心,天下无双,怎么不可以取而代之,开辟新朝之宗庙社稷?”

好家伙,原本以为这位被宁王依为腹心的首辅之臣不愿意推戴,谁承想人家早已经打好了腹稿,就在这等着呢!

于是乎,为了强夺从龙之功,诸文武也开始上前劝进。

“大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

“昔火德既微,魏祖底绩,黄运不竞,三后肆勤。故天之历数,实有攸在。大王理应顺天应人,早正大位,以安天下人心!”

“大王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克复皇邑,屡立战功,天下瞩目……”

“大王内纾国难,外播宏略,龙颜英特,天授殊姿,君人之表,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