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平贼(2 / 3)

,看看战况如何再定夺?”王恭也放下手中急务,劝说徐宗文不要离开建康。

“有将军坐镇京城,宵小才不敢轻举妄动,将军在建康总统全局,指挥战事,乃是上善之法,何必非要披甲上阵,亲冒矢石?”就连一向在辅政大臣会议上寡言少语的王国宝都开始说话了。

徐宗文停了三人的劝言,并不为所动,他起身环视了众人一圈,随后握着平贼疏解释道:“反贼势大,平乱非一时可定,江东非一日可安,我等身为辅政大臣,肩负国家安全,社稷安危,当思谋远略。孙恩一日不能平,我等一日不能高枕无忧,朝廷一日不可懈怠轻视,陛下和太后也寝食难安,府库之损耗也愈大。”

听到府库损耗,三人都开始悄悄点头,表示赞同,这战事自古打的就是钱粮,孙恩作乱朝廷出兵的动作本就已经很慢了,除了供给谢琰和狼卫,安抚百姓也少不了粮食。

加上年初的钱唐水患,年节时先帝给各地诸侯王的加恩,还有北伐功臣的赏赐江东各地防洪堤坝的修建,北面防御胡人坚城营寨的修缮,各地旱灾水涝的赈灾,北伐所获取的大量粮食钱币已经损耗尽了!

战事再拖延下去,损耗多了倒是小事,万一战败让孙恩做大,威胁的可就是晋朝的根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还请三位想一想,若没有去年北伐的战利,仅靠朝廷的岁入能够维持这么大的支出,能够承担这么大的损耗吗?”徐宗文拿捏住了辅政大臣的难处,让三人无力反驳。

徐宗文坐下,将《平贼疏》交给一旁伺候的宦官,由宦官传递给三位辅政大臣,依次签名加印。

“将《平贼疏送呈》显阳殿,交太后亲阅。”辅政大臣都签了字盖了印后,徐宗文又吩咐人送给陈太后看。

台城有三大殿,前殿太极殿,中斋式乾殿,后寝显阳殿,太极殿以及殿前的各省为朝廷举行议事、朝会、礼仪之所,式乾殿为天子正殿,显阳殿是新帝居所,太后也居在偏殿暖阁,方便照料新帝起居。

听到徐宗文要把《平贼疏》交太后御览,国舅王恭忙问:“太后不参与朝政,宗文何必要如此呢?”

尚书令王珣似乎也有所不满,他淡淡道:“先帝遗诏,朝政军政由我等四人共同商议处置,太后不涉朝政。宗文你如此做法,莫不成是支持太后临朝称制?”

“宗文呐,你要去亲征孙恩去便去就是了,只是人马粮草你要自己筹措,京城已经没有多少粮食,至多给你五千石,但是你要将《平贼疏》交给太后,这意味着什么你可要想清楚了!”国舅王恭松了口,只要徐宗文不把《平贼疏》送去显阳殿,一切都好商量。

王国宝没有多话,他低着眉眼正在思索,太后陈氏前几日主动诏他进宫,说只要太原王氏支持临朝称制,王国宝就是下一个尚书令,太原王氏也即将成为继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之后大晋朝第五个当轴士族!

辅政大臣之中王国宝的存在可有可无,如今太后又许以重诺,王国宝仔细推敲了徐宗文的举动,他感觉此事并不简单!

或许,太后不仅找了自己,还找了征北大将军徐骁!

如其不然,徐宗文为何反常的提出要把辅政大臣议事中的奏疏送去显阳殿?

徐宗文前所未有的强硬,他手中掏出另一本军报,让宦官递给三位辅政大臣传阅,那是今晨从南方送来的紧急军报!

谢琰战死,禁军中随同出征龙骧军、虎威军、左羽林卫中,龙骧军几乎全军覆没,左羽林卫与虎威军损失过半,残军正北撤休整!

“谢琰,谢琰战死了!”王珣、王恭二人大惊失色!

王国宝急问:“敢问将军,此消息可属实?”

徐宗文平心静气的回答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