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高的,他还会托人带信回家多叫几个人过来。也有那些初时看着大方,后来结钱不爽利的,大家还会一起想法子要钱。”
徐氏说起她年少时在乡下生活的经历并无一点扭捏,朱应俭娶她之前就知她是什么出身,若是要嫌她开始就不该娶她。成亲之后,她什么样子他没有见过,出身这点事反倒是最不怕说的。
朱应俭就喜欢她大大方方的样子,闻言还会凑趣地问“想什么法子?”
“几个人轮流到那户人家那里等他,还会一直跟着他,若是他跟人下馆子去茶楼,他们就围上去要钱。世人还是要面子的,不想在朋友面前丢脸就会乖乖把钱付了。”
“这法子倒好。”
“也有那些坏了良心的,不要脸面,还反过来吓我们,说要是再敢缠着就叫官差来抓人。”徐氏说道,又觉得不该在朱应俭面前说这些粗话,瞄了一眼见朱应俭并没有在意,反倒兴致勃勃地看着她。
“后来呢?”
“跟官府扯上关系总是不好的,大家也只能当吃个闷亏,好在只是亏了几天力气。不过那之后,那人的名声就彻底坏了,听说都没有人再愿意去他家做活,就连他家的铺子也没有人愿意去。叔父回来时,他家的生意已经差得不像样子,后来我家还买下了他家的一个铺面呢。”
“可见做人还是得诚信。”
徐氏听了点点头,又加了一句“与人为善总是没错的。”
朱应俭朝她看了一眼,笑着点头,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
“我还是去外面看看,免得徐伯徐婶难做。”
“也好。村里人都是讲理的,说清楚就好了。”
朱应俭走到院门前时,徐母已经跟来托关系的人说得差不多了,用的理由无非是人手够了,外面不安全这样的话。可是她们还是有些不甘心,哪怕先前并不十分想让家里人去的,知道去不成了却变成十分想去。这会儿见朱应俭出来,有人胆大又问了一声。
“徐家姑爷,你家招人吗?”
朱应俭摇了摇头,摆出为难的样子,“不招人,都招了好些个人。现在外面乱得很,生意不好做,再多招人怕是要赔本。”
听他这样一说,她们更不好勉强,却有那对外面好奇地多嘴问道“外面真这么乱?”
“乱。不久前有些地方闹蝗灾,比去年闹水灾旱灾还凶,还有不少地方已经打起来了,受灾的百姓逃也没处逃,有些直接投了乱军。”
“哎呀,那不是当了反贼?那是一家子都要杀头的大罪!”
“可不敢说什么反贼,这事还闹不清楚呢。”朱应俭讳而不言,朝她们拱拱手便又回去了。
总归是不怎么熟的男子,她们也不敢追着他问,还回去把刚听来的事先给家里人讲讲,要是外面真像朱应俭说得这么乱,家人还是在乡下呆着吧。
村里的男人先前有不少去过镇上找事做,也听说了外面的一些传闻,却没有朱应俭说得这么细。听他这样一说,他们先前的热情也被浇灭了,就算有不肯死心的,也打算先去镇上打听打听再说。
镇子偏远,消息闭塞,就是镇上许多人也都不知道外面到底怎么样了,他们打听来打听去,把形势说得如火如荼的也有,说得云淡风清的也有。他们也不知该信了谁,眼下又是年边,就是要去也没有年底走的道理,渐渐地也就把这事放下了。
百节年为首,百姓最重年节,别的日子要是无法团聚倒也罢了,除夕却是要一定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守岁这一年才算圆满。哪里家里男丁多的,也不想家里的儿郎大过年的还得在外面奔波。
这样一想,村里人又觉得这些匆匆出门上工、连年也过不安生的人家可怜。
肖家最是他们认为最可怜的一家。
跟村里其他人丁兴旺的人家不同,萧家当家男人一走就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