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国这事,舅侄俩其实当年还在幽幽谷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了。
在二人的计划当中,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又或者后世的北京、南京这些城市,都不是理想的首都所在,毕竟这些城市在后世的表现人尽皆知,总不能明知前路有坑还要重蹈覆辙吧?
当然了,你如果要舅侄俩准确的说出这些地方之所以不理想的具体原因,只怕两人还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可他们就是觉得这些地方做首都不好,虽然具体哪里不好还真说不出来。
不过,读过大学的黄娜虽然对这方面的东西不熟悉,但至少基本的常识还是要比她老舅掌握得更多一些,所以倒也可以用她的学识稍微的分析一下。
简单来说,长安或者洛阳不适合用来做首都的原因,单是最基础的就有两个:一、气候原因。二、地理原因。
先来说气候,大家都知道这西北地区的气候几千年都没改变,特点就是干燥、少雨、风沙大,尤其是在进入了工业时代以后。
在首都上大学的黄娜就清楚的记得,随着沙漠化的日益严重,曾有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里天天都在发沙尘暴预警,因此明确的记得吹向首都地区的沙尘暴里,十有七八夹带的就是来自西北地区的风沙。
此外,关中和西北地区也因为气候的原因,在粮食和农作物生产方面也存在很大劣势,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南方进行支援。尤其是古代,粮食的生产完全看天吃饭,在大多数的年份里基本都是要靠外运来解决,如隋炀帝作死修建的大运河就是用来解决漕运问题的。
再来就是地理问题,大家都知道西安之所以能成为十三朝的古都,得益于它独特的地形,这处地形正处在被成为“关中”的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上,又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束制诸侯”。
但关中的地形既有优势,也自然有着劣势,虽然它“沃野千里、固三守一”,可地势高耸,路况复杂,物资的陆路运输花费的人力物力耗费巨大,所以也才有了隋炀帝倾举国之力开凿京杭大运河,一举打通南北漕运,以江南产物奉养西北之举。
如果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看,其实一国首都不管选址哪里,所需要兼顾的要点其实也不外两点一个就是地理位置,再一个就是发展空间。
先说地理位置的问题,在古代因为科技的不发达和交通工具落后,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址的时候考虑地形和军事用途当然是非常正确,在这样的条件制约下,选则关中建都当然没问题。
可就目前可以预见的未来而言,舅侄俩将要开创的将会是一个泛地区性的超级大国,活动范围将不会再被局限于区区所谓的“小小东北亚”,而且也还将会是一个“海洋大国”,首都所在肯定靠海才行。
至于发展空间,就他舅侄俩所知,世界历史上十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当中,中国虽然占了六个,可也都才是百万人口的规模,而后世的华夏首都人口是多少?号称魔都的经济特区又有多少?
(2019年末的数据是首都2153万,魔都2410万。)
所以,在首都的选址问题上,舅侄俩再笨不会不去考虑基本城市规划问题,再不济也可以想想小岳岳的“五环”是怎么唱的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终于有一天,你会修到七环,修到七环怎么办?你比五环多两环!!
所以,舅侄俩这才早早就圈定了山东胶州半岛的平度地区来作为新首都的所在,并且直接就按照“千万级”的设计来做新城规划。
平度处在胶州半岛的中心,方圆近千平方公里之内不但也是“沃野千里”,而且北面是风平浪静的渤海湾,南面是正对着太平洋暖流的青岛港,不论是辐射全国的陆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