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六章 科举时代(1 / 2)

凤舞隋末 隔壁老黄哥 3962 字 2020-08-21

根据历史记载,正是在大业三年(607),杨广正式下旨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如《旧唐书·薛登传》曾记载在唐武则天天授年间任左补阙的薛登,就曾上书请求改革当时“选举颇滥”的弊病,上书称“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主之徒,复相仿效,因陋就寡,赴速邀时,缉缀小文,名之策学,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同样,《旧唐书·杨绾传》也记载“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

此外,《大唐新语》、《唐摭言》以及《通典》都记载有进士科开始于隋朝大业时期,南宋学者朱熹更加指出进士科创设于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他们的出发点就是抓住科举制度创立的主要标志——进士科!

如果隋朝有创建进士科的记载,那么毫无疑问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但他们宣称查《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没有找到大业二年设置进士科的记载,反而在唐朝找到了不少证据。

如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说“李唐御统,艰阙制度,立进士之科,正名也;行辞赋之选,从时也。”(夏竦《文庄集》卷二十)

唐宣宗时期的右补阙裴庭裕说“大中十年,郑颢知举后,宣宗索《科名记》,颢表曰自武德已后,便有进士诸科。”(《涌幢小品》卷七)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黄小刚在这件事上决定做甩手大爷,干脆就把事情一股脑的全推到黄娜的身上去算了。

不过这也是当初他俩就商量好的,毕竟抛开古代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不说,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公平性和普适性,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了一个进身的机会,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的不同,只要参加考试,任何人都可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取得成功。

科举制度之所以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家族乃至整个社会所接受可推崇,也正是因为它给予成功者以崇高的荣誉,又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的道德力量,更使得华夏民族的文脉得以绵延千年,星火相传,生生不息!

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代,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时代并不是一句空话,而现在黄娜和黄小刚要做的,就是让天凤军治下的东华诸郡直接一步到位,跑步进入科举时代。

然后,黄小刚的信大概花了六天时间被送到了黎阳,而黄娜的回信也不过用了七天就送回了高密,并且随信附上了一份十二件套的模拟试卷,以及一份厚达二十余页的读书单。

对于科举这个事情,黄娜其实早有准备,因此在行军途中闲来无事之时,她就凭着记忆和学识拟出了几个等级的模拟试卷,分别是童生卷(初级)、秀才卷(中级)、举人卷(高级)和进士卷(国考级)。

至于书单所列,什么四书五经、论语孟子这些肯定都是必修课业,此外经史子集、刑律法典、算术地理,乃至兵书战策肯定也要涉猎,甚至到了进士卷里,黄娜更把后世的国考题库也搬了出来。

然后黄小刚把这些试卷拿到手里一看,也就发现自己勉勉强强能看懂童生卷里的题目内容,往上什么秀才卷、举人卷就完全看不懂了,至于进士卷里的题目更是看得一脸懵逼,不得不承认黄娜的双学位当真没白修。

而对于这份读书单还有模拟试卷应该如何扩散传播出去,黄娜也是顺带给出了办法,那就是要黄小刚把活字印刷术给发明出来,看看在高密弄份报纸之类的传媒出来,就把这事顺路给办了!

这什么活字印刷术对于黄小刚来说倒也不是难事,以现在天凤军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搞出成熟的铜活字和双排版印刷,另外纸张和油墨也不是难题,甚至发型渠道可以直接用天凤军已经逐渐成熟并向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