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1 / 2)

听到杨峰发问,朱由校放下了筷子,拿起一张黄帕子擦了擦嘴巴。

他的动作很慢,似乎是在寻思着如何组织语言,过了一会才说道“陕、山两地素来贫瘠,粮食出产较少。以往遇上灾年的时候便有逃荒的传统,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那里的土地价格一直都比较便宜。

不过自从爱卿从海外带来的土豆、红薯等高产种子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随着土豆、红薯等农作物的大面积推广,那里的士绅开始加剧了对土地的兼并,这两年朝廷从山西、陕西两地收到的赋税也越来越少。

当朕察觉到这一情况时却发现早已积重难返,总不能让那些人把已经到手的土地吐出来吧?”

杨峰不解的问“即便土地兼并严重,但再怎么样那些地主总得雇人干活种地吧,既然如此那些百姓总是有口吃的,怎么会弄到遍地烽烟的地步?”

听到这里,朱由校恨恨道“杨爱卿,你知道陕西一地的租子是多少吗?三七开,那些佃农累死累活一年后,需要上交给地主士绅七成的租子,自己只能留下三成,有些心狠的人甚至要二八开,你说说,那些佃户如何不反?”

“三七?二八?他们疯了吗?”

饶是杨峰见惯了世面,也不禁被这番话震得目瞪口呆?

古代地主收租子是多少呢?

在明朝,无论南方还是地主收的租子都是五五分成左右,当然了根据实际情况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

一般来说平均亩产约为两石左右,太平年景的时候,一石粮食的价格为六分银子,假设一户佃户家中有五口人三个劳力来算,租了十五亩地,以五五分来计算,这户佃户每年可以收获粮食十五石也就是1800斤粮食。

这些粮食也刚好够一家五口人吃的,但是请记住,这只是在太平年景的时候,一旦发生天灾或是人祸,那些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的佃户瞬间很快就会沦落为灾民甚至饿死。

五五分的租子是一般的行情,四六分已经是比较黑心的地主了,可现在杨峰居然听到居然有人要三七分甚至二八分,这简直就是大明开国以来都未有之事啊!

震惊之下的杨峰连连摇头“这不是瞎胡闹嘛,他们怎么敢,怎么会如此愚蠢?”

“有什么不敢的?”

朱由校一脸怒容道“以陕西为例子,在高产的土豆、红薯传入西北之前,陕西一带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豌豆和扁豆等作物,亩产只有一石左右。

当时的租子大部分为五五分,那些士绅地主也不傻,若是给得太少的话,佃户全都饿死了就没人给他们干活了。可自打几年前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陕西后,亩产一下就激增到了六七石甚至八九石,那些士绅哪里还坐得住?很快就有人尝试着将租子提高到了六成,随后又提高到了七成甚至八成,如此一来很快便激起了民变,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场民变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最终才酿成了大祸。”

“臣明白了,原来这场战祸还跟微臣有关啊!”

杨峰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说起来,这场流民之变还真是跟他有关系啊。

人心都是贪婪的,以前亩产低的时候,地主们自然可以接受五五分的租子,但是有了高产的粮食种子之后就不同了。

依旧是以五口之家三个劳力,租了十五亩地为例。

原本每亩只能出产一百多斤的地,现在居然达到了上千甚至一千多斤,这样一来如果还是五五分租子的话,那么佃户每年就可以收入七八千甚至上万斤的粮食。

这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的粮食五口之家是无论如何也吃不完的,农民一旦有了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这些粮食卖掉换取别的生活物资。

然后那些有了钱的佃户就会寻求购买别的物品,比如说房子、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