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混合在一起,真的叫人好难想象啊!
可见到时他知道了,这就是一群经历过苦难和错待,还依然保持宽和跟赤城的人。
“……您几位的申诉材料已经请老人想办法递上去,看能不能办下来。希望是有的,老人不就是被平反了吗?”
老爷子们早就被楚婕打过预防针,知道这事急不来,也努力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既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就放平心态慢慢等呗!纪家父子能回来。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期待了。
“阿洁,你在这个当头和东方结婚,他要是醒不过来……”
老人们对楚婕也带上了老父亲的心态虽然纪东方是自家的孩子,可要是就这么把楚婕拖累着,他们也是不忍心。要是纪东方长长久久这样无知无觉地躺下去,光是照料病人,就能把楚婕拖垮。
楚婕也不去说什么“他一定会醒来”之类的话。他一年醒不来,她就照料他一年;十年年醒不来就照料他十年呗!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困难也是人去克服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那老爷子们还能说什么?真正为一个人好,就是将她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人,尽自己的所能把她会面对的后果、可能付出的代价都告诉她,然后尊重她做出的决定。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她做决定。
他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青松身上“那这位小同志,你是怎么打算的?”
本来要是按照正常的知青下乡的步骤,青松就要住到知青院里去,跟着其他知青听从村里的指派,一起下地挣工分。
“我是想,他年纪还小,地里的活计太繁重了,对他的成长不利。食堂那头我们三个女人撑着,确实有些吃力,不如就让他在食堂里打打杂,给我们跑跑腿。”
这也是和青松事先商量好的。按照青松的性子,他不想搞什么特殊化,别人怎么来他就怎么来呗!
可楚婕给他分析了一通,觉得他一来不能落下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来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身体锻炼,为日后征兵入伍做准备——她其实觉得青松可以考军校一步到位,可现在也确实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