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尧光集团的资金储备
与西门凯瑟克聊了一会,吴见夜便离开了。
“你说这个吴见夜,到底是什么意思?”西门凯瑟克下意识的向旁边的包伟士问道“到底是尧光集团的实力就到这个位置了,还是他根本就没有想法要收购置地,最近这段时间的操作,其实是想要拉低置地的售价?”
包伟士也露出了一丝疑惑“我也看不透这个人,看他刚刚的表情,肯定是对置地有想法的,但是偏偏给出来的价格”
西门凯瑟克想了一下,还是没能想明白吴见夜的意思,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算了,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如果他真的想要置地的话,还会再来的!”
此时晚宴走进来两个六十多岁的老者,一个身材有些消瘦,一个身材有些富态。
两个人也都是香江赫赫有名的人物,身材消瘦的是香江隐藏富豪霍沙皇,而有些富态的则是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船王。
他们在香江商界都属于德高望重的人,来到这里,自然引起不少的人攀谈了。
而吴见夜也经由郑宇彤的介绍,与两位聊了起来。
“后生可畏啊!”两人看到吴见夜的年纪后,不由得感叹起来。
通过聊天吴见夜发现,霍沙皇更多的是与自己聊国内的事情,而包船王则是有些沉闷。
人都说香江现在最挣钱的是地产业,但是却不知道香江的地产业命脉却被霍沙皇牢牢的抓到手里。
钢材、水泥和沙,是三大主要建筑材料,离此一项,纵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而由于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沙在香江成了稀缺的建筑材料。
在最初的阶段,香江的沙一共有两大来源。
一是河滩;但是车载船装,由国内运到香江,“豆腐盘成了肉价钱”,且数量有限。面对蓬勃兴起的香江帚地产业,无异杯水车薪,难以应付。
二是海底;尤其是南海的礁盘浅海区,厚厚的沙层,几乎可以称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仅区区一个海域的储沙量,就可以整个地铺盖香江(包括大屿山、九龙、新界),且相对要“近”得多,随要随取,堪称方便。
要命的是“淘沙”业极富冒险性。投资大,周期长。在一般的情况下,需要的人工、机械量,与所取得的海沙相比,颇有些得不偿失。
这个时候霍沙皇凭借着与国内的关系,拥有了华夏海沙沙的外销“垄断权”,淘沙业巨擘的地位,更使霍沙皇一跃而成为香江实业界的一个头面人物。
这才有了霍沙皇的赫赫威名。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国内的关系密切,霍沙皇在香江早期阶段,没少受到港府的针对。
六十年代,霍沙皇在九龙天星码头前建成了‘星光行’大厦。
“星光行”大厦从一楼至三楼,绝大部分由专售华夏国内高级产品的“中艺公司”占用;四楼是星光邨,已休业的香江蜡像馆当初便设在那里。四楼以上是装修一流的数百间写字间。招租给各类客商。
没想到事违人愿。由于霍沙皇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海沙的总经销。属于他的产业的“星光行”在招租时,受到官方的苛待和刁难,不难理解。
据说,当时凡有意租用“星光行”办公室者,都收到政府“电话公司”的“忠告”,要他们三思而后行;如租下来,安装电话则可能遥遥无期。做生意的人大都贪“利”而忘“义”,又最会见风使舵,谁敢同港府“拗手瓜”(粤语作对头!)?!再一说,离了电话也确实无法做买卖,于是,纷纷退却;有的甚至连交了的“按金”都牺牲不要。
在这种情况下,霍沙皇百感交集。只好一咬牙,把“星光行”以 3000余万元的最低价售给了置地。
整个这一笔交易,霍沙皇亏损了数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