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年纪比杨大山还要高,叫杨志顺一声小伙子也没毛病。
可是,怎么就咋听咋别扭呢?
杨志远和杨志顺傻愣愣的站在原地,他们已经别老人丢出的三千两天价给砸晕了。
在辰江村,一家子缩衣减食,一年到头能赞下三四两银子就不错了,别说是三千两,就是三百两他们也没见到过啊!
一旁的杨舒宁吃着点心,点了点头,三千两比她预计的价格高了许多。
她本以为,就顺宜县的经济水平,能卖个一千多两也就顶天了。
看来,她对这里的人认识还是不足啊!
老人见杨志顺两兄弟不说话,还以为他们不满意这个价格,他又加了一千两,“那就四千两,只要你们把人参卖给我,价钱好商量!”
杨舒宁挑了挑眉,这老头是个好医者,却不是个合格的商人。
“啊?”刚一回神,又被老人丢出的价格吓了一跳,杨志顺转头看向悠哉吃点心喝茶的闺女,让她拿主意。
杨舒宁朝他点点头,同意了。
以老头的表现,确实可以再提一提价格,不过她可不是贪得无厌的人,凡事过犹不及,差不多就行了。
见闺女同意,杨志顺对老人点点头,“就依老人家所言,人参我们卖!”
“好好好,小八,快去取四千两银子来!”老人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他此时的心情十分的好。
刚领他们进来的伙计,也就是小八,被老人一喊才回过神,应了一声迷迷糊糊的就出去了。
小八考虑周全,取来了三张一千两,一张五百两,四张一百两的银票,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其余五十两则是碎银子。
如此便于他们携带,也便于花用。
“这里是四千两银子,你们点点。”小八恭敬的把银子递给杨志顺。
他心神不在的接了过来,喃喃道“不用不用,尚药堂是不会骗人的。”
虽说他说的是实话,可听在老人和小八耳中也是十分舒畅,对杨志顺他们的好感就更高了。
老人找了个玉盒,小心翼翼的把人参放了进去,笑的眼睛都小了几分,“老夫姓鲁,你们可以叫老夫鲁大夫,以后有什么药材也可以送过来,价格上绝对不是亏待你们的。”
“鲁大夫客气了,我叫杨志顺,这是我大哥杨志远,还有我闺女杨舒宁,就住在清武镇下的辰江村,往后有药材一定送过来,一定送过来!”
杨志顺云里雾里,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说出这一长串话来的。
和鲁大夫告辞后,直到出了尚药堂,走出去老远,杨志顺和杨志远默契的掐了自己一把,疼的“嘶”了一声。
“没做梦啊!”杨志顺喃喃道。
“我也不是没睡醒啊!”杨志远低声呢喃着。
“噗嗤!”杨舒宁忍无可忍的笑喷了。
她爹和大伯咋这么可爱呢?
果然和杨舒宇他们是亲父子,做的事儿都一样。
挖人参的时候杨舒宇三人掐了自己一把,现在她爹和大伯又掐了自己。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爹,大伯,大家都看着呢,咱们不走吗?”杨舒宁笑眯眯的道。
再让他们这样傻愣愣的站下去,都要被当猴子看了。
杨志远和杨志顺老脸一红,尴尬的抬步就走,落荒而逃的样子可逗了。
杨舒宁摇摇头,跟了上去。
手里有了银子,杨舒宁硬是缠着杨志顺要买头牛回去。
农家人就没有不爱牛的,杨志远和杨志顺自然也是。
种地时一头牛能顶好几个劳动力的。
更何况,银子还是闺女(侄女)赚回来的,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就是拿闺女(侄女)赚回来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