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挥的带头示范作用,有了他们带头,附近的百姓自然也会跟进。有时候,相比于官府,百姓更愿意相信身边的大户,尤其是在种地上。
当然,仅仅只是靠着这种自己找上门来的大户还不行,还得有广告,就在石台庄的棉花获得大丰收的时候,自然的在《晨报》上接连几天都多出了与石台庄棉花丰收有关的新闻,从什么亩产两百斤的高产,再到一亩棉花卖了三两半银子实惠,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恰到好处的向外人表明——种棉花能挣着银子,而且种石台庄的“施字棉”能挣到更多的银子。
就像另一个时空的“致富经”一样,那些软文的推广无论真假的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更何况“施字棉”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自然有一些官员商人看到报道后,前往石台庄求购棉种,对此施奕文自然没有拒绝,不过给他们的也不多,往往也就是十几二十斤棉种,可即便是如此,那些人大都也是感恩戴德的。
“公子,咱们就这么把种子给了他们,白给了?”
又一次,在送出了二十斤“施字棉”的种子后,刘裕有些心痛的说道。
“怎么是白给呢?”
施奕文笑道。
“那一袋种子,咱们可是收了一两银子的。”
种子当然不是白给的,给孙兴旺那些附近的百姓,是要约定收购的“定点种植”。至于给外地人,那些种子都是有价的。
“现在如果他们种咱们的棉花,收成了好了,那咱们石台庄将来不论是推广什么种子,他们都会相信咱们,将来啊……”
朝着外面看了一眼,施奕文笑着说道。
“咱们石台庄,就是大明的良种繁育基地,到时候,那些种子就会从咱们这里被推广到整个大明,各地的百姓也能从中受益,当然,咱们也能挣到不少银子,毕竟,百姓自留下的种子是会退化,他们留不好种,产量就会降低,咱们只要做好良种的培育,这地里头就有挣不完的银子……”
就在施奕文的话音落下的时候,那边有仆人禀报道。
“少爷,有从南边过来的客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