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酒精的汽油,在马力上要差一点,好在,车子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也开不快,都是抵挡低速,马力不足的问题基本上显现不出来。从昭化到广元,公路还勉强凑合,难走,但能走,几十公里的路花了小半天也就到。
广元可是比昭化热闹多了,路上的哨卡明显增多,而且还有许多身穿制服的人员忙忙碌碌的。李久早就知道广元的情况,这里几乎就是北方的“重庆”。当鬼子占领的华北,从华北一些城市里撤出来的企业走到这里就再也不往前走了。谁能想到,偏僻落后的广元能够在全国抗战的时期迎来一次工业大发展呢?纱厂、纺织厂、机器厂、造船厂、酒精厂、蒸米厂、饼干厂甚至还有从阎老西那里搬出来的军火工厂。广元这里在短短几年间人口暴涨了好几倍。
当时国府划分的运输管理分成了二大部分,分为西北和西南运输管理局,而这两个管理局的分界岭就是以广元为界,广元以北属于西北运输管理局,广元以南归西南运输管理局。之所以选择广元这个地方,就是看中了广元是水陆运输的一个优良连接点。在广元以北,进入陕西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很险峻的山路了,而过了广元,汽车运输要面临着昭化、剑阁那些险道,大规模的运输并不现实,也就是说无法实现像滇缅公路那样的车流如梭的运行。偏偏在广元,就有一个水路码头,通过嘉陵江水,可以把物资直接运送到重庆,或者说重庆那边的物资,也可以通过嘉陵江直接朔江而上,在广元在转装到汽车上。从而为在陕西和鄂西的部队补给。只不过西北运输管理局的规模比西南管理局小多了,根据史料记载,1940年以前,在西北各地运行的车辆不超过600辆,就是到了抗战结束,整个地区的车辆也没有突破千辆。而西南局那边,光是西南局直属车队的车辆就超过了3000辆,加上民间运输和其他方面的车辆,高峰时期车辆超过了7200辆。
让李久把肠子都悔青了的是,他完全可以在重庆找一条民间的木船,把汽车开上去,然后朔江而上到达广元,偏偏自己把车从重庆开了过来,不仅浪费了汽油,而且还绕了个大圈子,在时间上一点便宜没占着,还搭上了那么多汽油。人还累的半死,这个亏可是吃大了。
嘉陵江上的水运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厉害啊,根据统计,自打川陕公路开通以后,广元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船厂30余家,每年制造的运货木船高达300多艘,抗战结束时造出来的大小船只超过了2000艘!堪比是四川的“大运河”啊。
水运的优势就是载重量大,一条稍微上点档次的木船,载重几十吨不是问题,十轮
大卡在陆地上看着吓人,可开到船上,那真是不算什么。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嘉陵江的水运,历来是巴蜀地区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我们大家能够直接知道的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李白说的这个蜀道指的就是从剑门经广元出川的古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利用嘉陵江的水运,直到解放的时候,嘉陵江上的航运是可以直达重庆的。可是,嘉陵江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距非常大,丰水期的时候,可以轻松的航行500吨以上的船舶,而枯水期的时候,最多只能走一些木划子,载重几十吨而已。为此,解放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嘉陵江中上游渠道化,二是在南充修建了多级航电结合的水利枢纽,目前,这里的水运已经今非昔比,千吨级的船舶可以常年航行在嘉陵江上,从广元出发的船舶可以直达上海……
后悔归后悔,李久也没有办法,他毕竟是第一次到南方来,他的地理知识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偷学来的,此时要让他说出海南岛的大体状况都困难。叫李久更是郁闷的是,广元这里有汽油,虽然不是公开卖的,可李久知道,花点大洋肯定能买到。这些汽油是西北运输管理局从重庆那边弄过来的,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