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张煌言的改土归流策略(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师,朱由榔自然是感到欣喜的。

但是欣喜之余他还是有些忧心。

因为战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说平叛只是解决了表象问题的话,更深层次的问题仍然等着他解决。

那就是改土归流。

自打大明立国之初,这个问题就困扰了朱家人很久。

不管是成化帝、弘治帝还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都为这个事情伤透了脑筋。

西南三省之地,大多偏僻多山。

又因为蛮夷诸族众多,使得这里的行政统治完全区别于一般的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可以推行流官制度,不管是县令、知州、还是知府都有任期,任期一满就要调离。

常此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使得人们习惯了这种治理模式。

但是西南不一样。西南山高皇帝远,土司说了算。

人们常说土司是那里的土皇帝,这点丝毫不假。

在土司掌控的那一亩三分地里,土司确实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可以使人的情感异化,对于朝廷的认同感也就会随之降低。

久而久之,朝廷在那些土民的心目中就没有多少地位可言了。

所以不管是哪个皇帝,都要推行改土归流。

与其说他们是为了消灭土司,倒不如说是为了让着三地的百姓心中有朝廷,对天子有敬畏之心。

但是改土归流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着实是有难度的。

这次平定土司叛乱无疑是一个契机,但是火候度的拿捏无疑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火候拿捏的不好,很容易让人产生逆反的情绪。

就像当年建文帝削藩引得一众藩王动怒一样。

所以朱由榔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能引得西南动荡。

这日他召见了张煌言,想要听一听这位大明首辅的意见。

“张阁老,你说说吧,这改土归流到底怎么一个改法比较好。”

张煌言显然是有备而来,见天子问的是这个问题,当即沉声道:“启禀陛下,以臣之愚见,改土归流不能急功近利,更加不能一刀切。以往之所以遭到很大阻力,就是因为土民自上至下都有很大抵触,导致虽然朝廷派到了当地官员,但是官员被束缚了双手双脚,很难有所作为。以臣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不断的加力。一开始或许不需要用力过猛,但是逐渐的让土民们适应王朝的统治,适应圣人的教化。”

张煌言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朱由榔的心坎里了,有些观点也和朱由榔的观点不谋而合。

朱由榔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旋即沉声道:“继续说下去,具体来说怎么操作呢。”

“陛下,以臣愚见可以奉行推恩令。”

张煌言毫不犹豫的说道。

推恩令!

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朱由榔不由得眼前一亮。

当年西汉推行推恩令,针对的是藩王。

所谓推恩令,其实就是分封制的一种演变。

藩王的儿子不光是嫡长子,其他子嗣也可以分到领土和财产,这就使得藩国越来越小,也使得藩王的-->>

影响力和对朝廷的威胁越来越小。

乍一看起来,这是莫大的恩典,但实际是一个大杀招,杀人于无形之中。

也许一开始一些强大的藩国还能跟朝廷叫板,但是几代过去之后,这些藩国被分成了无数个小国,哪里还有与朝廷一较高下的本领。

“可是推恩令难道就不会引起土司们的不满吗?”

朱由榔还是有疑惑之处的。

毕竟土司们如果熟知历史的